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方面趁中朝方面转移时防线出现空隙,采取特遣队机械化迂回和正面进攻结合的方式,全力反扑,中朝方面全线陷入被动,后经各部队艰苦阻击,终于将“联合国军”
攻势遏制在“三八线”
附近,双方均转入防御对峙。
华川阻击战
在东线,第9兵团20军在军长张翼翔的率领下,于华川地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
当志愿军主力在西线进攻时,敌军从东线实施迂回包抄,企图切断志愿军后路。
华川地区的志愿军第20军58师,在未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阻击任务。
他们在华川湖一带迅速构筑防御工事,利用有利地形顽强抵抗敌军的疯狂进攻。
在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敌人的飞机、坦克和大炮的狂轰滥炸,毫不畏惧,以血肉之躯坚守阵地。
他们与敌人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经过数日激战,成功迟滞了敌军的进攻,为志愿军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和重新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
铁原阻击战
铁原阻击战堪称第五次战役中的关键之战。
第63军在军长傅崇碧的指挥下,奉命在铁原地区阻击敌军。
此时的志愿军经过连续作战,部队疲惫不堪,且兵力和装备均处于劣势。
但第63军全体官兵深知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毅然决然地坚守阵地。
他们在铁原地区依托山地构筑了多层防御工事,与敌军展开了生死较量。
在战斗中,敌人的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志愿军阵地上,阵地被炸得千疮百孔,但志愿军战士们顽强抵抗,一次次击退敌人的冲锋。
有的连队战斗到最后一人,仍坚守阵地,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经过十多天的浴血奋战,第63军以巨大的牺牲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为稳定整个战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役我方以作战损失8.5万人为代价,歼敌8.2万余人。
第五次战役打得“急了一些,大了一些,远了一些”
,暴露出志愿军后勤状况恶劣、通信联络不畅、指挥层级臃肿、协同作战不利等多个弱点,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志愿军用劣势装备,成功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赶回“三八线”
,并且让双方在“三八线”
形成对峙局面,这已经胜利的一半了。
上述五次战役的重大收获是:
一是歼敌23万余人,击退“联合国军”
四百公里,将其从鸭绿江赶到了“三八线”
以南;
二是迫使敌人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并进行谈判。
三、抗美援朝第二阶段:相持阶段
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中朝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
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战争双方的军力趋于均衡,战场上形成了相持局面。
“联合国军”
投入到战场上的陆军总兵力增至69万余人,中朝军队总兵力增至11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为77万余人。
但在技术装备上,中朝军队仍处于极端的劣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