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但为了打好掩护,他还是表现出寸步不让的坚决,甚至为此罢朝两日。
皇帝强硬至此,对群臣来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看?皇帝的态度,陛下最看?重的果然还是科举,那什么吏员考试只是面向市井百姓,大概和方维公司招工的意义差不多;
要说忧,就是皇帝的重视有些过头了,为朝廷输送人才是他们的事情,陛下竟然不信任他们家的后辈么!
但早朝不能一直不开,为了缓和君臣关系,中书令郑宣上疏,提议禁止行?卷,并?将判卷分为两道流程。
初选先糊名,筛出录取人数的两倍,复选再?允许查看?各位考生的详细资讯,决出最终人选。
郑宣此人有很多身?份,他是本?朝中书令,也是荣国公之子,郑德妃的父亲,顾璋的外祖父。
他铺出的台阶终于得到了顾朗的点?头,虽然有部分官员反对,但朝堂上总体还是赞成的。
在知识垄断的大环境下,这些权贵对他们的后代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教育资源的投入倾斜已经决定了不同的起跑线。
如果连初选都过不了,那还是在家里蹲着吧,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至于说不准行?卷什么的……换个叫法就是了,以?邺朝的基层管理?执行?力,皇帝还能对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若指掌吗?
诗怡很想说有个机构叫锦衣卫,但考虑到这和他们的发展路线不匹配,也就没提这事。
科举糊名问题是个很不错的幌子,有它?吸走绝大部分火力,吏员考试的进行?就变得无比顺利。
诗怡曾提出过,像现代公务员考试那样按工作岗位进行?排名,但顾朗表示不行?。
邺朝又没有互联网,不同阶层间的资讯差实在太?严重了。
即使是在建元书院学习过的孩子,对邺朝各个机构的具体官职都是一头雾水,更别说其?他社会人士。
所以?,还是得让他们先统一考试,选出拟录取的人数后,再?给入围者培训岗位知识,叫他们知道各个部门是做什么的,然后才是按岗位的面试环节。
之后涉及到的调剂、补录等等,也得按部就班推进科普。
第一届考试肯定会发现很多问题,他们需要充足的耐心,去逐个克服,事后复盘。
笔试环节是不会对外公布排名的,但诗怡还是掌握了内部资料。
不出所料,顾书接近满分。
这种文科主观类题目,扣一点?分也是在所难免的嘛。
本?次招收吏员的机构不算多,三省六部一个都没有——这里但凡能空出一个缺,就有大把世家盯着。
当然了,他们的直系子弟肯定不能去做小吏的活,但可以?安插没落的旁系,或者家中体面下人的亲戚,也算是一种施恩笼络人心的手段。
没关系,顾朗也没想过用吏员去控制某个机构,那不现实。
他只点?了九寺和京兆府的差役空缺,既有中央机构,也有地?方机关。
诗怡还以?为顾书会报司农寺的岗位,在中央机构里,也就它?和商业交易沾边,但顾书报的是京兆府下的西市署。
顾名思义,这是西市的管理?部门,权责范围类似于现代的工商局和物价局,负责物价稳定、交易公平,买卖见证等。
如果西市消费者不相信卖家的私秤,可以?拿到西市署的公秤上来称重。
如果私秤确有问题,则西市署的官员会对商家进行?处罚。
比起管理?西市的另一个部门,负责朝廷采买的平淮署,西市署的活又累又没油水,还很容易得罪人。
别看?西市的物价比不上东市,是“平民购物圣地?”
,但能在国都CBD置办商铺的人,钱权缺一不可。
西市署只招一个人,第一轮还恰好只报了顾书一个人……署令知道后可太?开心了,要是昭睿公主和其?他人竞争上岗,让他很难做人啊。
至于昭睿公主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署令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没觉得对方是认真来上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