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两人思量了一回,今科取仕,那么此时图个外放就容易许多,再依据历年来的成例,以及魏守重这几年攒出来的名气,大抵是往太原或是陇肃之地去,总之,一定是许多人都不愿去的地方。
有很大的几率在陇肃之地,为的就是将他远远的打发了,让他不能在朝中横冲直撞的瞎搅和。
那确是个极苦寒艰难的地方,一旦去了,三五年是挪不动了,若没人愿意去接任,在那里待个十年八年也是有可能的。
魏守重举杯饮尽,荡然说道:“去,便去吧。”
徐知安与他共饮罢,也点头:“若真是此地……也好,你去比别人去更好。”
这声也好,让魏守重惆怅不已,昔年两人曾笑言,若为了官,无论去到哪里,两人都相携着去,谁知真入了官场,才知其中艰难,万般事全不由己,笑言终归做了笑言。
徐知安也怅然,然他深知务民事,不止仅外放一条路,也不在一府一地,他如今的职务,若专精于此道,亦是务民事,也是事功。
若与魏守重这样说,他必是不解也不赞同的。
最怅然之处,他们两个相交多年,终只是能托生死的知交,却难成心灵通达的知己。
岂不是人生之憾事!
再共饮几杯,敬我们同行了这一路。
……
金榜题名日,常姐夫与陈小郎的族兄皆在榜上,另外几人都未上榜。
都是年轻人,未上榜,虽有失落,却不见颓意,说起来,强如忠肃公,那时也是落过榜的,可见,一次的成败得失并不能全然否定他们的一生,只是时运不济,或是学识尚不扎实的原故。
今次落第,下次再考么。
中了进士的仕子等着吏部授职,未中的举子,一部分返乡回家,一部分仍借居于京中,等着三年后再考一回,还有一些,久试不第,不得已,开始四处往来打点,想谋个举人为官。
就算是去做偏远地方的小县令县丞,也比一次又一次无望的结果要好。
正经进士,朝廷一般不会将他派至边远地方为县令,若派任,也是熬过几年新手期后,直接委以知府等职。
或者,是因为担了某些罪责,被旨贬至边远地方为官。
而举人谋官,吏部也会斟酌着将人发至一些边边地方做官,若政绩突出,若可破格提拔,若政绩平平,许是终其一生,都在六七品任上,不得进迁。
对于久试不第的人来说,这也是一条出路。
常姐夫的官职下拨的很快,往太原的官学做学督。
北方的官学一直不如南方的官学,礼部与吏部为了平衡南北方学子的差异,不得不发放两套试题,但这不能解决南北学子的矛盾,于是在取官时,便将许多南仕子派到北地官学做学督,常姐夫就被挑中了。
此次接了委派书,就得回乡去接了父母妻儿一同往太原去赴职。
一同接到调令的还有魏守重,他接任陕西都司下的甘南知府。
那里情况比陇北的情况更为复杂,寺庙的僧人与其他族的土司们牢牢把控着那里,虽在朝廷治下,然去那里的官员如同虚设,税赋也不好收,教化更是艰难。
他这个知府可是不好当的很。
魏守重倒是坦然,不好做的事,总要有人来做,就算是做了之后不如人意,也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