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第一年的粮食解决了,可第二年、第三年,连续这七八年怎么办?
老奶奶把几个儿子找来:“娃儿们,要想一个长久之计。
不能年年让你大嫂家都没有年猪呀。
那孙子们一年肉和油吃得太少了长不高啊。”
二叔与几个兄弟商量,一年每家送300分工分给大嫂家,再让他们家喂一头牛,又增加1000分,就基本上不会倒补了。
听说每家要宰300分给大嫂家,婶子们不乐意了。
说穿了,工分就是粮食,就是钱。
这年头,大家的家庭都不宽松富裕,几个婶子听说后,都给叔叔们讴气。
“儿媳妇们啦,为人可要记亲情啦。
你大哥在世时,你们去镇上办事饿了,哪一次不是他出钱买给你们吃?哪个家娃儿病了,不是他出钱来看病?过年,哪个家娃儿身上穿的一套新衣新裤不是他出钱买的?”
“前些年,吴家寨哪个不羡慕你们有个好大哥?”
“娘呀,别说了。
大哥的好处我们都记着呢,我们只是一时想不通。
宰去吧,不就是300分吗?”
第二年,四个叔叔送的工分加上喂了一头水牛,工分总分一下子翻了一倍,年终决算时,终于甩掉了倒补户的帽子,还进了五角钱。
二生队的人都说,这吴家几个兄弟硬是团结呀。
余粮钱解决了,但总工分人平均起来还是偏少,分的粮食有些年收成不好就不够吃。
叔叔婶婶们劳动量大,食量也大,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呀。
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
吴尚荣还有外婆,还有舅舅啊。
谁说嫁出去的闺女就给娘家没有关系了?外婆和舅舅时刻挂念着他们一家子呢。
外婆家住在更偏远的山区,属于另一个乡。
那里土地多,杂粮多,有余粮。
舅舅们来牛池镇上赶集时,翻山越岭,从将近五十里之外,把粮食背到镇上,放到镇上的亲戚家,他妈妈赶集时,又背回自己的家中。
红薯成熟背红薯,洋芋分了背洋芋。
玉米、小麦、黄豆,一年三个舅舅轮流背来三四百斤粮食。
这样才保证了家中不至于断炊,才保证每年可以抽少量余粮喂一头年猪。
吃水不忘挖井人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