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文官少数也几十人,大家难道还能一一对口供?
对得太离谱,同样会找到蛛丝马迹。
明明代知州的想法说到明面上了,可他们还是没办法,只能按照代知州规划的路走。
武将那边,原本还想硬撑着,想着没有他们这些兵士,镇南关必然会乱。
而伐木会的成立,直接把本地治安稳固了。
一个个伐木会成员,就是纪知州的眼线。
他们的自白书也在写。
不写怎么办,真的逃跑?
又能逃到哪里去。
这些士兵多为本地人,一般人不会愿意离开故土。
不过让他们真正改变主意的。
还是十月中旬,朝廷按时发了饷银。
饷银!
?
他们多少年没见过这玩意了。
当地普通士兵的饷银在一年米六石,银二十两,布料一匹。
差不多是一个月,半石米,也就是六十斤,银子一个月一两多,布料等会年底统一发。
如果按照朝廷定下的银钱来说,一个士兵勉强能养一家四口,加上平时耕种,日子还过得下去,勤劳点的甚至能攒钱。
但这些饷银怎么可能发到他们手里。
直接在镇南将军那,就已经没了。
而他们想要挣钱养家,只有一个方法,从百姓手里抠钱。
古代都说兵过如筛,也说不带粮不带钱就能打仗,就是因为边打边抢,抢到的就是你的。
这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虽不至于硬抢,但平日来个摊派,来个杂税,便也可以了。
故而镇南关的普通百姓最苦。
他们的苦甚至有些看不到。
谁让这镇南关就是一座边城。
久而久之,能在这里生活的人,要么被压迫得极深,要么搬走了。
所以镇南关明明比宁安州历史悠久,人口却也只比宁安州多几万人而已。
可这事细究下来,不是百姓的错,甚至不是底层士兵的错。
要解决问题,就要解决根源。
那个根源,已经在去京城的路上。
不过那个所谓根源,也只是如今天齐国的一个弊病。
承平已久,可不是一个好词。
纪元不再考虑那么多。
只从当下入手。
当下,便是给士兵们按时发饷银。
果然,饷银发下的当天,交上来的自白书多了不少。
这哪是自白书,分明是投名状!
被滇州府知府派过来的左右领队,只觉得纪元这手段大巧若拙。
说起来,他也太了解普通人需要的是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