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说起来也分考试。
如果童试来答,那就这一句答即可。
乡试来答,肯定要前后来看,再给出自己的想法。
会试再答,既然要看前后文章内容,还要说出其中典故。
此句再前面,还引用了诗经的典故,以及孔子对诗经内容的看法。
《诗经》里讲,天子都城周围,就是百姓们住的地方,就像鸟儿栖息在山丘的一角一样。
孔子对此评价:“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意思是,鸟都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位置,人为什么不知道的。
此话自然是“尊尊”
的意思,再次强调尊卑之分。
后面继续讲《诗经》中夸周文王,说他为人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接着,便是考题,为人君那些话。
总的看下来。
几乎从哪个方向解读都可以。
最开始,就讲尊尊,从人就该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合适的事,再到讲君臣父子应该怎么做。
这是从小的方面解读。
而从大方面来看,此章在解释大学开篇的“止于至善”
,就是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所要做的。
《朱子类语》也对此章有过看法,朱子讲:“至善一章,功夫都在切磋琢磨上。”
总之解释之后,非常赞同这一章的内容,说这是精益求精,非常精密了。
孔子强调了尊尊,朱子讲此章极为精密。
故而此句基调已定。
但不好定夺的是,前面讲君臣父子已经怎么做。
考题偏偏把君父的要求删了,只保留了臣子跟孩子的要求准则。
所以要如何答?
这又要想到另一个方面,《孝经》。
纪元自然学过孝经,也考过孝经。
当时讲,孝经名字带着孝字,但整篇内容看似是在写孝道,实际在写忠君。
这便能用到此处。
纪元作为一个无情的答题机器,此刻难得不想动笔。
因为这题目太双标了,也太让人不爽了。
这就跟断章取义一样。
明明人家原文对君臣父子都有要求。
比如论语里的,父母在,不远游。
很多人会拿这句话来约束孩子,但很多人之后才知道,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把后者去掉,就像是告诉对方,你不能出门。
把后者加上,又变成,你不能随便出门,要有目标再说。
而这四书第一题,差不多也是此等做法。
只强调臣子跟儿子的顺从。
却不强调君父的职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