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望火楼下是潜火队的营房,这种军营称作“防隅”
,数量大概有数十处,以南宋临安府为例,城内十四隅,城外九隅。
潜火队规模达百余人,所配备的专业救火工具也有许多种:大小水桶、喷洒、麻搭、梯子、斧锯、火叉、绳索、铁锚儿等等。
当然,这种军营的人数有限,万一遇到特大火灾,还是需要从城外直接调军队过来扑火。
除了防火队体系完善,朝廷对救火员的奖励也非常高昂。
若是救灾成功,将领一次能领到数百贯赏赐,相当于一年收入。
普通士兵每次也有十贯赏钱。
若是救火时受伤,根据伤势轻重,朝廷也有不菲的奖励(1)。
赵光义自信满满,只觉得自己除了领兵作战,其余的地方无可挑剔。
至于高粱河战役的黑历史,天幕已经给出了建议,大不了以后不给军阵图,还可以博一个“虚心纳谏”
的美名。
谁料,下一秒,赵光义就被打脸了。
【两宋时期,汴京和临安都发生过十分惨痛的火灾。
宋真宗时期,火灾从荣王赵元俨府邸烧起,从深夜烧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十二点,王府、朝廷的左藏库、皇帝直接支配的内藏库和秘阁史馆集体被烧,这里珍藏的上万本珍贵书籍付之一炬,太祖、太宗两朝积累的财富被付之一炬。
荣王府与其他王府连在一起,自然集体受灾。
大火烧完王府烧皇宫,烧完皇宫,连烧中书省、门下省、鼓司、审宫院后,又烧到了汴京街头的民居。
大火烧毁了房屋2000余间,救火而死者1500人,汴京百姓无辜遭殃,死伤无数。
宋真宗赵恒后来为此下“罪己诏”
,这也是大宋唯一一位下“罪己诏”
的皇帝(2)。
但这并不是两宋唯一一次惨痛的巨大火灾。
到了南宋,短短一百五十余年,史料有记载的临安府严重火灾就有7次,其中甚至有烧毁了十万户人家的超大火灾。
除了火灾,还有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得非常差,在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无法顺利排出后,首先带来的就是疫情。
汴京加上临安,排水沟共计二百五十三条,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没有河道就用渗井,地下水的尽头依然是黄河。
沟渠有限,人口过多带来的结果就是沟渠、渗井时不时堵塞,生活污水积累,再然后就带来了病毒、虫害、疾病和瘟疫。
宋朝皇帝选择都城时,首选原因是出于政治,但是从城市建设来看,真的不如长安城和大兴城。
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度有一个很有效的作用,厚土墙的坊墙能有有效地把火势隔绝在局部地区,所以隋唐经济最兴盛时期也没有发生宋朝时期这样几乎烧掉了半座城的特大火灾。
赵意不想等人口繁华时期再临时抱佛脚修沟渠修房子,当然是趁人口还没到巅峰时期赶紧补救。
宋朝没有坊墙,也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夜市经济的兴盛,宋朝的勾栏瓦舍就成了商业繁荣之地。
但是木质建筑也的确更为容易着火,所以赵意按照现代的城市规划,把城市分为生活区、商业区、教育区等区域,再通过挖沟渠、种植绿化带、一定大范围内建造坊墙来进行分割。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在大宋人才济济,在建造的过程中不少本土人才在帝王的重视下也显露出本来的才华。
】
“火灾的确是个问题,只是如此严重的火灾,竟然没有拦截下来,官府都在干什么?”
李世民完全不能想象,长安城若是发生如此严重的火灾官府无法控制火势会造成多大伤亡,想想就来气。
听到后面没有坊墙,李世民有些理解,也有些庆幸:“还好长安城有。”
“宇文恺的确是个建筑人才。”
同样的建筑人才阎立德佩服地说起这位前辈。
宇文恺出身于武将世家,但是自幼博览群书,熟悉历代典章制度,精练多种工艺技能,反而在建筑上成为奇才。
他参与了隋朝的多个经典大型建筑,大兴城、新都洛阳城、仁寿宫、隋文帝皇陵、观风殿和广通渠等等,都是宇文恺负责的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