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他从十四就考过童子试,这么多年也可以说是身经百战,闭着眼放手去写,到该进格的时候,也就跟拨算盘一样自然地进上去了。
这一题要义在三德,即是“仁”
“明”
“武”
三种帝王之德。
先把帝王和“德”
捆绑到一起,总论帝王为何要行君德,君德分哪三德,再分三大段论述“三德”
的要义,举例支持其好处……
八股文有规定的制式,策问却没有。
他写八股的年头都没有开始背论文的长,现代论文那种清晰条理的格式简直是印在骨子里的,写出来就是这样的有理有据有力量的文章。
六篇模拟落到别人身上,足可以把人累死,他一天写两三千字却可以不当回事,甚至上午就把策问赶出来,下午判卷论题,剩下的工夫还能跟他师兄谈笑风生。
他师兄看着他的策问,也越来越有信心,虽然当着他不说,背地里却要跟人说一句:“宋师弟的文章在我之上,我家这些兄弟合在一起通不如他的才学好。”
他不光会写,还真正见过百姓疾苦,知道如何治理一地,甚至也懂得兵法——没见他看过什么兵书,但他写起如何御敌于境外、如何应对过境流寇,竟也都有模有样。
若真把他搁到战场上,怕不是当今的陈庆之?
桓凌恨不得立刻提笔夸夸他师弟,又怕考前说得太大压了他的福气,只写出来自己看看,就夹进书里收了起来。
在他们日复一日的练笔、讲读中,廷试之日终于来到。
三月十五日清晨,宋时便换上崭新的毛青布儒衫,骑着兄长进京后租来代步的宝马,驮着耳篮、带着书童,意气风发地进了内府。
第78章
殿试是在奉天殿举行。
四更起,丙子科宋时榜的考生便被陆陆续续通过搜检进到殿内。
有当值的小内侍引着他们依次序入座,还给倒些热水,没吃早饭的考生就能趁此工夫就着热水吃上些干粮点心之类。
宋家是保定人,老家产驴肉,早上带的就是蒸饼夹酱驴肉。
蒸饼滴油不沾,不怕脏手,里面夹着整片厚实的驴肉,吃着也不掉渣。
一顿早点吃完了,桌面和手上还都干干净净,稍用帕子沾水擦擦就行,不用像那些吃酥饼、松糕的一样满桌掸渣,更不会油了卷子。
监试官进殿巡视时,他便已将考案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用惯的笔墨纸砚,闭目养神,等待黎明放卷。
两位监试的御史进了场,打眼就见着他阖眼坐在第一排的座位上,鹄峙鸾停,俊秀绝伦,深青的儒袍更衬得他肤色如玉,在这一殿中试举子中尤为出众。
考生中其实不乏俊秀少年、海内名士,但入场后多少都露出几分紧张敬畏之色,绝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平和松弛的——
就好像他不是头一次进到森严的宫中,而是曾出入多少回宫廷似的。
两位监察御史巡了一遍场,在殿外感叹:“怪道桓给事中成日介说他师弟怎么好,不看文章,这相貌气度已压过众人了。”
“可不是。
我当年不说殿试时,就是刚入监察院那几个月里,每次上朝也都觉着紧张,过了好一阵子才能放松。
这考生倒像是走熟了这奉天殿似的,全无第一次入宫的敬畏和新奇。”
似这等气度,只怕三国时的名士管宁也难比他了。
管宁还只是不去看乘轩冕的高官,这学生却是进了宫都不肯东看西看,只管修己静心,难怪能连中两元,小小年纪就办起了汇集一省名士的讲学大会。
黎明时掌卷官进来发卷,两位御史特地还给那几位翰林院检讨指了宋时一下:“见荣华不羡、入宫禁不惊,非常人也。”
宋时自是不知道考官们夸他有气度,若知道了说不定还得脸红一下——
他那也不是气度,而是他打大一暑假就私下干黑导游,靠带人游故宫蹭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