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17章(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搁在现代,他这样的甲方已经让人挂微博轮出几万条了,孟、祝夫妇连同李少笙却都听得认认真真,只差手里拿个笔记本字字记录。

都听完之后,孟三郎便低头念起了他写的那篇梗概,祝姑姑和李少笙都在旁听着——其中还有几段他仍旧记得的唱段,不过大部分记不得了,只能等专家来编。

念着念着,两位前行头、行首的声音里就带上了哽咽。

念到杨白劳受不了卖掉女儿的痛苦喝了卤水,李少笙更是小声呜咽起来,孟三郎也停下来感叹了几声。

幸好宋时记得的唱段不多,喜儿到了黄家之后的部分基本都是大纲,还能顺利读下去。

读到喜儿变成白毛女,问出“为什么把人逼成鬼,问天问地都不应”

一句时,他不禁掩纸叹道:“这一句有国朝初已斋先生《窦娥冤》的口吻,小人写不出这样的气魄。”

我知道,咱这只能是全面低配版。

宋时也是一样无奈,按着良心安慰他:“孟生只须尽力去写便是,以后慢慢修改,总有修至完善的一天。”

孟三郎叹道:“舍人自家写的这些虽都是质朴的白话,要改却难再改出这样的气势,小人只好尽力,却万不敢担保……”

他摇了摇头,重新念完那份梗概,对着稿纸沉吟了一阵才开口:“依小人愚见,舍人这故事不必改成南戏。

舍人所求不是尽快流传开么?若此则可改作诸宫调,只消一人抱琴而唱,比排戏快得多。”

诸宫调是将不同宫调的曲子混成套曲,各段曲词间插说白,有说有唱地讲一个故事。

唱曲时配上笛箫弦索伴奏,倒有些像苏州评弹、天津时调之类,一人就能从头到底唱一个完整的故事,却比需要配合排练的南戏搬演起来容易得多。

他看了祝姑姑和李少笙一眼,道:“拙荆与李……贤弟都会唱诸宫调,这便赶着填出一支,请舍人赏听。”

他便拣了一支【仙吕调·剔银灯】,填了喜儿听见自己被呼作白毛仙姑后的愤恨悲凉。

沈姑姑跟李少笙一人抱琵琶,一人按竹板,自作念白,合唱了一曲,听得宋时气血沸腾:就是它了!

等写出来就加紧抄几十份剧本,组织一圈秋季文艺下乡、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

第30章

“向宋令之审王氏诸子,实乃矫轻以从重,倚法立威,滥施重刑,令人畏刑而屡作屈招……自其上任以来,天灾屡降,洪祸滔滔,乃上苍昭其残虐、悯余百姓悲苦之明证!”

“……任其子侵资私用,而官仓十库九空,乃至粮储全无,大灾后竟无力施济灾民,仅知哀告上司以求赈济。”

“……不思勤勉公务、修缮水利,以致坐见水来而不可挡。

思及先任汪公在日,百业俱兴,四境怡怡然皆尧汤之民;至宋公上任不过数月,县内百弊俱起,民疲于输税而士受刑辱,此固县令之责尔!”

几位才子名士与巡按御史黄大人念着武平新寄来的、本县文人控诉宋令暴虐的文章,一个个咨嗟慨叹,请黄大人早日往至武平县惩处酷吏。

酷吏之害民乱政,远过于贪官矣!

黄巡按也想早到武平整治贪官,可朝廷出了大事——皇上不让周王成亲,又向户部勒索银子以供宫内享乐,他身为御史岂能不弹劾?本地民政都得往后放一放,这才是事关着国本大计,他们御史必须上弹章阻止的本职要务!

再说,这暴雨是沿海台风登陆引起的,海边受灾更重,各县都有上书求赈济、求免秋粮的,武平县这位县令的暴政远抵不过台风灾害。

黄大人从省里动身后,也要由近及远地走遍各处府县,听取当地官员面陈、巡视受灾情况,酌情请圣上给予减免秋税的恩旨。

如此一路而来,走得倒比传诏的天使还慢些。

直到王家人已挤得县狱都要容不下,武平县里写来告状和怒骂县令的文章也能装满一匣了,黄巡按的车驾才终于慢悠悠地晃到了汀州。

这回他从府城经过而未召知府拜见,直接乘着马车去往武平县北,原属于王家的庄子。

他因是为调查武平县肆意加罪、欺辱士绅之事来的,并不想惊动当地官府,便在接近武平时换了普通马车和便服,与来告状的乡绅分道而行。

他身边只带了一个师爷和数名差役,那师爷便打扮成帐房,差役们扮作家人,车上堆些来之前各府州县官员送的礼物,正好装作个行商模样,微服查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养猪去了[快穿]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绝世保安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万界时空穿越者枭门邪妻是他唯一的光快穿之路人不炮灰好男人他有金手指[快穿]传奇篮神古代小户之家奋斗史赤骨天梯抢救大明朝太古神王神农别闹懒妻教育得当,三胞胎有事就喊爹大国工程玄学大佬只想当咸鱼极品捉妖系统九龙吞珠影后重生:厉先生撩妻成瘾大话之神豪门拖油瓶,我靠画符爆红全网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明婚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