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两地间就那么点儿路程,这小火车走得再慢也是火车,走走停停,一个时辰也就到了京城南关。
这本是不年不节,又不当休沐的日子,站外却已挤满了迎接他们的人,将整座站台围得水泄不通:礼部派了使者相迎;两家亲友和故交、子弟早早在此等候;还有许多听着他们的名儿,想亲眼看看两位大师的人簇拥在外……
这一行人才踏出站外,一片沸腾的呼喊声便自车站而起。
呼声交汇成隆隆的雷声,杂着鲜花、手帕乃至香囊、珠花一类,如大雨般纷落向站台上,砸得人不敢抬头。
身上微痛,心里犹喜。
宋时体味着流量明星的辛苦与乐趣,在举手挡暗器和挥手打招呼之间稍稍犹豫一下,选择了后者。
他师兄却是郎心似铁,迎着漫天香花锦绣吩咐顺天府官员:“叫差役来把人拦一拦,告诉他们莫要再扔东西了,桓某不是个有气量的人,容不得师弟身上有别人的东西。”
送的不行,扔的也不行,不是他给的都不许沾他师弟身上。
这话说得直白,顺天府尹的老脸悄悄红了一红,不敢多听,转身吩咐差役开路。
他们在江西迁延良久,回京第一件事就是要进宫谢恩。
天地君亲师,皇家之事自然最要紧。
来相迎的亲友围上来与他们寒暄了几句,各自道了平安,便带着不用面圣的学生回理学研究院等他们。
桓宋两家的家人也来问他们何时回家,定下了时间,各自回去告诉老爷夫人,安排筵席接风。
宋桓二人便和王公公一道坐上了那辆漆得鲜艳的柴油汽车——
柴油车小巧,比火车车头造得精细。
样式参考了他从前寄到汉中学院的拖拉机图样,底盘极高、车轮粗大,上头轿厢边缘都是规整流畅的弧线,厢体高阔,四面镶着通透的玻璃窗,有点儿东风拖拉机的规模。
只靠他这个穿越者提供的图样和数据,这里的学者和工匠就能凭自己的才智造出柴油机车。
果然不管哪个时代,他们天·朝人都一样聪明能干。
而且这些了不起的技术人员还是他们培养或者间接培养出来的!
一路从民科自学而成长为当今理学大师的两位皇亲十分自豪,将这车从理念到技术、从内涵到外表夸了个遍。
王太监也与有荣焉地说:“这车是陕西巡抚献上的,初时连个顶篷都没有,只能用它拖犁翻地,运些粮草灰石之类,根本不能载人。
后来陕西巡抚将它献进京里,圣上命工部改造,才有了如今这皇亲也能坐的好模样儿。”
这车着实高大稳便,比马车迅疾,又比火车小巧,能在水泥路上行驶,可算得当世第一的好车了。
唯有车行时声音太响,身后还拖着一串隆隆黑烟这两点着人恼。
两位皇亲是做重器的大家,这柴油最初就他们弄的,又是首造了蒸汽机的人,若是还有什么法子将这车改好点儿就更好了。
宋时不假思索地点了头。
当然能改,改用汽油发动机就好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初因为汽油是军用物资,他们没有条件研究汽油机。
令汉中学院造柴油机的初衷又是打算做农用机械的,所以直接就把精力投入到了柴油动力上。
以后有了条件,当然要做民用车。
还要在各地修柏油马路,建加油站,以后到哪里都能开车去,可比现在这样乘船骑马轻松多了。
他心里能举出汽油发动机的万千好处,在王公公面前却不能说得太过深入,只点拨了一句新发动机的方向:“这是油不够好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