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再加上一万新兵需要大量的打靶训练,训练需要的枪支数量是很大的。
报废的枪支用料是可以拆开来回收的,枪支的各个部件可以分别回炉重铸,等于报废的枪支重新制造不需要多少材料费,只需要人工费。
而镗床让造枪的人工费大大降低了。
所以枪支报废重造就不需要多少银子。
杨鹏立即让五百个工匠全部停止了米尼步枪的制作,全部组织起来制造镗床,要在一个月内造出一百台镗床。
只要有了一百台镗床,五百工匠们轮流使用镗床,就能在一个月内生产两千多把燧发步枪,满足俩万八千士兵的训练需求。
十一月中旬,城主的气温已经很低,寒风呼啸。
城北的土窝子已经无法帮助难民们抵御严寒,到处漏风。
好在给难民们的房子已经建好了——杨鹏九月份在周围州县招募了一千五百泥瓦匠,加上难民们自己动手给泥瓦匠们打下手出苦力,两千多户难民家庭的新房子已经全部在十一月中旬建好。
难民的房子铺着瓦顶,防雨防风没有问题,但为了赶工期,房屋的砖面上没有涂石灰。
水泥砖墙裸露着,看上去没有那么美观。
不过难民们没有那么多讲究,他们之前在家乡住的大多是漏风漏雨的茅草顶土屋子,能住上砖瓦房子已经非常高兴了。
以后等难民们收获了粮食,生活富裕起来,再找人涂白石灰也不迟。
不但如此,给难民们修建的屋子也比较小,一千五百泥瓦匠一共建了三千二百间屋子,算下来要三个难民合用一间屋子。
不过这也不是大问题:给贫民们建的屋子聚集在小村子里,在屋子和屋子之间留有很大的余地。
等第一年应付过去了,第二年等贫民们收获了粮食得了银子了,就可以在预留的空间上扩建屋子。
另外,难民们棉被棉衣不足。
虽然被契丹兵掠去时候难民们也是带着棉衣棉被的,这是穷人家唯一值钱的东西了,即便被契丹兵掠到辽东去他们也会带着棉衣棉被。
但以天京新城的标准来看,这些大宋穷苦贫民们的棉衣棉被就十分寒碜——破破烂烂的棉衣,几个人合用的棉被。
靠这样的装备过冬,挨冻是难免的。
杨鹏不想自己领地上有人冻病冻死,十月份就让人到周围各州县买了六千张棉被,又订做了六千套天京新城士兵穿的制式棉袄,棉袄上染着大大的天京二个字。
这些东西到了十一月中旬到位了。
杨鹏把它们送到了贫民们的村子,分发给贫民们。
这些棉袄都是宽大的,贫民们凑合凑合都能穿上去。
当然杨鹏也给贫民们发了针线剪刀——棉袄尺寸差太多的话就自己动手改一改尺寸。
宋代的女人都是会做针线的,改一改衣服都是会的。
农民们听说城主大人发过冬的衣服,欢天喜地领了去了。
郑晖组织吏员记录哪家哪户领了几张棉被几套棉衣——这些过冬装备杨鹏也不是白送给贫民们的,这些棉被和棉袄杨鹏花了五千两银子,是要农民第一年收了租子后就归还给杨鹏的。
农民第一年种春小麦,估计每户能收入二十三、四石粮食,五口之间刨去吃食还能余下十石粮食换二十两银子,买一些棉衣棉被都是买得起的。
见贫民们过冬准备不足,各种用度都不足,杨鹏怕农民们缺过冬的杂用物资,干脆又每户借了五两银子给农户,让他们缺什么就自己找商贩购买,约好来年收了麦子时候用粮食还钱。
农民千恩万谢地拿了银子,却一个个不舍得用,都存了起来。
不过手上有了钱,这些贫农真遇上困难了就有了依仗。
安顿好农民,天气立刻就转冷了,寒冬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