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即使大雨滂沱,聂警官还是耳尖地分辨出了他的声音:“这位同志,你的思想有滑坡啊。
为人民服务是不分昼夜,不辞辛劳的。”
随即拨通了电话:“喂,小李吗?xx大道xxx号附近,罚单过来贴一下。”
陈秘书:“……”
“你家够得上助学金条件了吧?为什么一直都不申请?”
傅百城这样问的时候,她是怎么回答的来着?明明没过多久,却记不清了,毕竟是个真假参半,不走心的答案,怎么可能记得住。
高二那年,老校舍在六月的风雨里飘摇。
当时的市政府大兴基层扶贫事业,黎家月均收入排得上年级段倒数前列,家里不仅有体弱多病的老人,还有位残障人士。
黎妈妈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在不久前失业,靠打零工和亲戚的接济勉力支撑。
校领导得知她的情况后异常重视,将她作为寒门励志学子的典型大加宣传。
黎珂甚至来不及反对,一夜之间,家庭状况就已成了人尽皆知的话题。
班上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市晚报记者,她和那位同学原本合计说不到十句话,却被对方拜托做一版独家专访。
她还记得那位从不跟她打招呼的同学亲热地将手搭上她的肩膀:“黎珂同学,看在我们同班一场的份上,先让我爸采访你好不好?拜托了,他真的很需要一个在所有其他媒体之前发表独家新闻的机会……”
倒也并不是周围的人嫌贫爱富。
倒也没有直言的歧视,明说的排挤。
但被校方和更高层的人当做宣传的工具,政治的筹码,使用完之后,谁还在意这家人的生活?他们只要感恩戴德地活在报纸和新闻里就好。
而黎珂也的的确确成为了异类。
——从她自己都不由得相信,自己因为家庭出身而与其他人不同那一刻起。
其实扶贫事件中受打击最大的并不是黎珂,而是黎妈妈。
女儿的自尊心是她十几年来小心翼翼守护的东西,贫困的烙印可以打在她身上的任何一处,却不许染指黎珂一分一毫。
那年,黎珂第一次撞见母亲蹲在狭小的浴室里哭了。
家贫从此成了黎家的禁忌话题。
而高二的这场风波,也就此变成了母女言谈间的“那件事”
,成了永远愈合不了的伤口。
时至今日,当这伤口被再次揭开时,依旧如此新鲜,如此鲜血淋漓。
9月18日下午一点。
统计学三班纯净禁言公告群里,出现了一条贫困生助学金申请名单的公示通知。
通知里放出的名单是一张汇总表的截图,头尾连带了不少数院其他班级的同学。
似乎是为了方便本班同学一眼就能看出,还贴心地把统计学三班的“黎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