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第九回
召公听讼南国始兴诗与歌
武王伐纣奴隶倒戈求解放
这时,因纣王的残暴和对各诸侯国的严厉盘剥,使得各诸侯国纷纷离心,不约而同地从心里归向了周国。
现在西方各国一旦有什么事情,往往请周国替他们出头解决,西伯姬昌也总是极力维护冲突各方利益,秉公处理,常常做到冲突各方满意。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当时虞国(现在山西平陆县)和芮国(现在山西芮城县)邻近,一些农人在两国交界的地方,开辟了田地种下了庄稼。
两国都说这片田地属于自己,于是都来向当地农民收取稻麦。
年年因为这件事情,双方争执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两国国君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西伯,请他来做评判,分一个是非,做一个了断。
于是两国国君约定日期一同去了周国。
两人到了周国地界,只见周国的田地中间都留有宽阔的田埂,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两人上前向农人打听,为什么要留如此宽的田埂来浪费宝贵的土地?农人说是因为两边农人相互谦让,谁也不占田埂来耕种,以致田埂被让得越来越宽。
两人一路行去,见路人也是彼此相让,不见有一个争先恐后,上了年纪的老人,两手空空,身前身后的年轻人都抢着替他们拿东西。
再往前走,两人进了周国的都邑,只见路上男男女女都是规规矩矩地行走,男左女右,不见有混杂的。
虞、芮两国国君见状,不禁啧啧称奇,心中好不羡慕,都夸赞说:“周国真是一个礼让之国啊!”
他俩来到周国的朝廷,看见三级官员——君、大夫、士无不十分谦让,彬彬有礼。
虞、芮两国国君触景生情,自相惭愧地在庭下商量道:“看他们这样谦让,都是有礼的君子,我们怎好开口把争田的事情说出来呢!
我们为了一块田地的稻麦充作税赋而闹来闹去,真是小人的行为,实在不配站在他们君子般的朝廷上。
我们还是算了吧。”
最后,他俩商量,把这块田地当作两国中间的闲地,双方都不许来收取稻麦,任由耕种者自由缴纳给谁。
周国的文明礼貌经他俩一传播,于是差不多有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来向周国讨教礼仪。
周国的名声渐渐超过了商国,可是西伯在表面上对商王依然毕恭毕敬,十分恭顺,行事低调。
其实周国当时人少地多,空地多得是,种田的农民根本用不着去占别人的地来耕。
西伯姬昌在国内提倡礼仪,为的是收买各国人心,故意和商国形成反差,让各国自然弃商就周。
这种政策实行得相当成功。
姬昌在周国提倡礼仪,自然要亲自垂范,于是一班大臣和举国民众更是竞相效仿,便慢慢相习成风,一举一动,彬彬有礼,形成了周国自上而下尚礼的风气。
后来周得天下,再经姬昌的子孙添油加醋一宣传,好像真的举国都是圣贤一般。
透过这层尚礼的表象,其实姬昌心里自有更深的目的隐藏着,他在不动声色地暗中积蓄尚武的力量。
商王帝辛三十一年,西伯姬昌觉得周国暗中已积蓄了一定的武装力量,才敢在毕原(现在陕西咸阳西北渭水一带)地方公开军事演习——狩猎。
只是在治兵操练的过程中,他发觉手下所依仗的贤才在排兵布阵方面尚有欠缺,让他一筹莫展。
一天夜里,他夜梦有只会飞的熊飞至自己宫里,不肯走去。
一大早,他便命巫祝来占一卦,看看今天出猎治兵是否顺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