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噶礼,造成江南人心浮动,应当撤职,拟徒准赎;噶礼与张伯行“互参”
,有失体统,应降一级留任。
这个调查结果与皇上之前的基调完全一致,除了对张伯行稍微严厉了些,其余的处理差不多正是皇上想要的。
然而,就在他要下令结案的时候,突然出了一点意外。
皇上到后宫去给皇太后问安时,刚好遇到了他的乳母,也就是噶礼的亲生母亲。
从曹李两家把控江南三大织造和盐政几十年,以及噶礼贪污怎么都告不倒可以看得出来,皇上对自己的几位奶娘家是加恩了又加恩,放纵了又放纵。
见奶娘在皇太后这里,皇上自然要和奶娘说几句,说着说着就一时感慨,询问噶礼到底与张伯行有何个人私怨。
这原本是皇上加恩给噶礼,要奶娘在皇上面前给噶礼说说好话,说不一定连之前的降职都不用。
却不料奶娘深明大义,不但揭发了噶礼贪污受贿的行为,还主动替张伯行辩护。
奶娘的态度对皇上的态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后来很是动容地说:“其(噶礼)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
此时,曹寅的密奏再次送到,说“此案亦有未妥,人心不能悦服”
,张鹏翩如此潦草了局,在江南声名大损,人人说其糊涂拘私,而其人竟然不等案情了结,便已经动身前往福建,导致扬州民心不定,议论纷纷。
皇上感到如果按照二审的结论结案,尤其是只处置清名在外的张伯行,而放任胡作非为的噶礼,实在难以向江南民众交代,于是下诏斥责张鹏翩等人“掩饰和解,瞻询定议”
,下令撤换张鹏翩、赫寿,而改派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前往江南,令其务必严加审明。
到了这个时候,前往江南的钦差要调查的重点已经不是科场案,而是督抚互参案。
皇上的本意,只要保全张伯行,大致处罚一下噶礼,令江南人心稳定下来就了事了。
然而,穆和伦、张廷枢却没有弄清“圣意”
,也不愿意得罪噶礼和两位前任钦差。
二人一到江南,不但不立即问案,还立即派人前去找张伯行说和,以噶礼“党众”
为由,劝他向噶礼低头。
但张伯行却依旧坚持己见,给了两位新钦差一个大钉子。
两位新钦差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大做表面文章—连十几天,轮流提审科场案的人犯,煞是热闹,大有要明察秋毫、伸张正义之意。
这样的姿态自然是和皇上的意图相违背的,皇上虽然没有立马撤换这两人,但还是让人又在暗中调查此事,结果竟然发现了其中有太子胤礽的痕迹。
此时皇上对太子胤礽那是本能防备,想到自己在警告过他后,胤礽仍然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将插手了这事,这让皇上毛骨悚然起来。
再加上太子胤礽复立后,搞出来的那些事情,比如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皇上决定再废皇太子,在九月三十日,皇上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人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
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
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太子胤礽再一次的被废,这不单对朝廷大臣影响深远,也影响到了穆和伦和张廷枢查案的态度,因此结果一出来,还是叫人大失所望。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五,科场案案发一年后,穆和伦、张廷枢将三审结论奏上:主考左必蕃纵容舞弊,革职查办;副主考赵晋,同考官王曰俞、方名因受贿判斩立决;程光奎、吴泌等生员贿买考官,骗取功名,分别拟绞或枷责;两江总督噶礼卖举无迹,但审案不力,该受切责;江苏巡抚张伯行捕风捉影,诬勃朝廷重臣,当革职论处;噶礼参张伯行各款“俱实”
,免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