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社会对公车改革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取消公车”
的呼声,“特权赎买”
的追问,到“变相补贴”
的质疑,再到GPS定位的监控,部分省份的部分县市先后试水公车改革,注重整治公车腐败。
但从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来看,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的问题仍然最突出。
由此而判,公车改革不缺办法,不缺条件,缺的是执行力的高低和自我改革的勇气。
消除改革中的顽症,仍然需要更进一层的推动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固有利益的藩篱,公车改革是最好的实践。
公车改革的实质,是要取消官员职务消费中的“公车特权”
,这种特权的载体是公车,如果取消了作为特权载体的公车,也就取消了特权本身。
这就决定了改革的难度。
但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两个文件来看,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所以挑战不会因改革决心大而退避三舍,公车改革是破除固有利益藩篱的最好实践,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
然而,公车改革必须成功。
此次公车改革不同于以往,发动这次改革的既是自上而下的中央力量,也是自下而上的社会舆论力量。
以往的公车改革可以被各地的特殊性各个击破,最终不了了之。
但这一次的改革绝不可能有回头箭。
先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
;普通公务出行有公务人员资助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此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公车改革,在制度的顶层设计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有了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制度就会成为一种摆设。
治理公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肃清党风、政风,降低党政机关的行政成本,赢得人民群众更大的信任。
那么,公车改革的实际行动就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来完成。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让被改革切掉的利益,再以其他方式回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