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隔着这几棵竹子,对面就是梁氏家塾,一栋宽阔舒朗的两层木楼。
经过家塾的正中学堂时,众人看见纪老头正高坐在夫子的位置上,板着阎王面孔,细细询问当日在场的学生。
袁慎伸手招来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梁侗,让他述说当日的情形。
梁侗性情活泼,口齿伶俐,见到凌不疑时激动的不行,差点要追着问西北战事南下剿匪,但顾忌着袁慎又不敢啰嗦,待见到少商纤弱貌美,脸颊又有几分粉扑扑的。
“你为何这么怕袁公子啊?”
少商盯着少年粉红的耳朵,打趣道。
梁侗嗫嚅:“袁公子常来家塾给我等讲解六经。”
少商点点头,原来是专聘的客席老师啊,难怪了。
“好了!”
袁慎面色不善,“将昨日情形细细说来。”
梁侗连忙遵命,缓缓说来——
梁州牧十分注重族中子弟的栽培,所以特意设立了这间家塾,让梁氏孩儿及亲属人家的子弟来读书,还请来有才学的儒生教课,笔墨膳食一律免费。
“那梁尚公子不来读书么?”
少商其实没有意思带上梁遐,但梁遐依旧在旁轻哼一声。
梁侗尴尬道:“尚叔父喜爱金石镂刻之术,而遐堂叔……弓马娴熟。”
得,一个艺术家,一个武夫,还是没怎么听说名声的武夫。
难怪梁州牧忧心如焚,适才席间看凌不疑和袁慎的目光又爱又羡——别人家园子里的大白菜怎么都长的硕大肥壮,明明这两棵都是缺爹少娘没怎么施肥锄草的,我都累die了家中子弟还是没几个成器的,这是为什么呀!
好想掘一颗栽到自家后院去啊!
梁侗继续道:“我等辰时三刻陆续到了家塾,那时书庐就门窗紧闭,并不知里面有没有人。
尚叔父平时不爱交际,尤其雕刻时更不许人走近,我们不敢去打扰。
直至中午巳时末,叔母来书庐送午膳,我们才知道尚叔父一大清早就进了书庐。
后来我们去后间用午膳,谁知没多久,书庐传来一阵哗啦啦的巨大响动,仿佛是什么倒在地上,于是我们都跑了出来,正看见叔母低着头从书庐里奔出,沿着门前的小径跑走了。”
“用过午饭后,我等继续读书,大约是申时二三刻,叔母又来了,她身后还有两名家丁用竹竿扛了一口漆木大箱子。
路过家塾时,叔母还与我们夫子聊了两句,说是之前为叔父收罗的篆刻古籍送来了,现在给叔父送去……没过多久,我们听见书庐里叔母发出凄厉的惊呼。
我们纷纷赶过去,只见叔父已背靠墙面,满身淌血,肚腹之间插着一把匕首!
一旁高几上的梅瓶都被打翻了,水洒了叔父一头一脸。”
说话间,众人来到了书庐。
自从事发后,纪老头就派了人看管此处,等闲不许进出。
踏进里间,一股阴寒难闻的气味扑来,很有几分阴间地府的味道。
书庐十分开阔,一个角落被隔成净房,另一头隔出一间可供休憩的卧房,里面还放有铺盖被褥,其余便是一些简单的家什,地上还一口空的大木箱子。
比较醒目的是两座高至屋顶的书架——说是书架,其实上面放的多是金木原石,雕刻好的成品,或半成品。
其中一座书架已倒在地上,上面的东西都摔砸的乱七八糟。
巨大的南窗侧旁摆放了一张巨大案几,足有两张条桌拼起来那么大,上头横七竖八的堆着大大小小好几把刻刀,另数把雕锥,锉刀,磨石,墨斗,细笔,还有许多金石竹木之物——想来这就是梁尚的工作台了。
“就是那儿!”
梁侗指着靠西的那面墙,地板和与裹绒的墙面还残留着成片的黑红色血渍,“我们冲进来时,尚叔父就垂头靠在墙边,双膝屈起,身上直直的插着一柄短刀……呃,也可能是匕首,叔母瘫坐在地上,惊颤不能言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