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要不要找张导和米导打声招呼?”
慕姗姗担心道。
张艺谋是京城电影学院导演派的代表人物,在电影学院很有影响力,米佳山也是电影学院出来的导演,林子轩还认识不少电影学院的毕业生。
“看这次的结果吧,不行的话再找人帮忙。”
林子轩盘算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红围脖女孩
林晓玲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电影学院的导演系。
她不是去年的菜鸟了,清楚面试流程。
一般来说,在第一轮面试后,该淘汰的就淘汰了,该选上的就选上了,像她这种要参加第二轮面试的,属于待定。
也就是说,还有机会,但机会不大。
这一次的主考官不是三个人,只有一个,也没有考试的氛围,就是坐在一块闲聊。
郑洞添1961年考入京城电影学院,1976年在电影学院任教,拍摄了多部优秀的电影,是华国第四代导演的中坚力量。
他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京城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厂长。
在华国的电影圈,属于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挑选学生不会找那种死读书或者性格呆板的人,就算你把理论知识学的再好也没用,他认为导演要知识面广,兴趣广泛,对社会生活有感悟能力。
只有了解这个社会,洞察社会中的人情世故,才能拍摄出真正有意义的好作品。
郑洞添和林晓玲随意的闲聊,就从那部纪录片聊起。
问起了怎么想到要拍摄这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用了多少时间,遇到的困难和趣事……
林晓玲起初还有些紧张,后来逐渐放开,她本来性子就活泼,说起来也没什么顾虑。
林子轩和冯小刚?
郑洞添记得今年入围金牛奖的那部《大撒把》的编剧就是这两位,还获得最佳编剧的提名,不过没能获奖,这部电影就是由京城电影制片厂拍摄。
京城电影学院和京城电影制片厂只有一墙之隔,他还是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对电影圈的事情非常熟悉。
一旦提起某个人名,他能很快的捋出一连串的联系来。
比如,他就想起张艺谋正在拍摄的那部叫做《活着》的电影,小说的作者正是林子轩。
也就是他不怎么接触电视圈,否则会联系到更多的事情,这只能说林子轩和冯小刚在京城演艺圈还没到那种人尽皆知的地步。
有这两人帮忙,拍摄一部纪录片不是难事,林晓玲也确实参与到制作之中。
他们用了极少的资金和时间拍摄了一部很有新意的纪录片,这一点十分难得。
然而,郑洞添还是无法确定要不要录取林晓玲。
电影学院导演系今年的招收名额有限,很多人都比林晓玲更有资历,有几个人甚至在电影行业工作了好几年,实践经验丰富。
相比较而言,林晓玲在生活阅历上还略显不足。
只是如果不录取的话有点可惜,听得出这女孩为了报考导演系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郑洞添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正是在1993年,京城电影学院进行了一项教学改革,允许每个班有一名旁听生。
这个旁听生的名额是针对那些专业课成绩优异,文化课成绩糟糕的学生,或者说有一定艺术特长,不过考试过不了关,还有那些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学生,先让他们在电影学院旁听,过个一两年再转正。
电影学院做出这种改革,是为了在招生的过程中更为人性化,照顾那些较为特殊的人员。
“小林啊,今年导演系的招收名额太少,你这个情况不符合招生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