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和去年的诚惶诚恐不同,经过社会的历练,现在的晓玲同学镇定了许多。
用过期的胶片拍摄纪录片?
三人长期从事电影工作,一想就明白了,这是为了增强片子的质感,看起来更有年代感和历史感,这种方法不常用,却很有效果。
虽说是个简单的小窍门,可如果不是在这一行做的久了,还真不容易想到。
他们看了看面前这个十八岁的女孩,脸庞还有些稚嫩,想来不是她能想到的,从这点可以判断,这女孩背后肯定有圈内人帮衬。
这个可以理解,有资源就要利用起来。
三位主考官问了林晓玲几个问题,像是怎么看待欧洲的新浪潮电影啊,你想拍摄什么样的电影,用一句话来构思一个故事等等。
林晓玲回答的中规中矩,不够出彩,她毕竟才十八岁,无论是见识还是生活阅历都不足。
主考官明白这不是那种拥有激情,天才式的学生,只能说是合格,不过今年招生的名额有限,光是合格还不够,要达到优秀才行。
他们还要面试其他考生,就让林晓玲回家等消息,能不能通过几天后就会有通知。
一天的面试结束,主考官还要看一看考生拍摄的作品,从中选出更为优秀的学生,有些考生可能不善于言辞,却能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名导演最终还是要依靠电影作品说话,而不是靠嘴忽悠。
京城电影学院有小型的放映室,三人在里面一个个的看片子。
考生们提供的大多是三十分钟左右的短片,看起来很快,然后他们看到了林晓玲的片子。
片子的开头就是晃动的镜头,一个围着红围脖的女孩在京城的街道上奔跑,摄像机在后面紧跟着,红色的围脖和周围灰色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跑动的开场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第一百七十五章粗暴下的真实
这种晃动的镜头会让电影院的观众感到不适应,不过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会觉得新奇。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观众看电影看的是故事,顶多思考一下这个故事有什么内涵,圈内人看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手法、摄影构图、道具布景、以及演员的表演。
他们认出了片子里带着红围脖的女孩正是上午来面试的考生。
红色的围脖和古老的京城,女孩干净的面孔和奔跑的动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京城是老旧和安静的,女孩是鲜亮和运动的。
整个画面一下子鲜活起来。
作为电影学院的老师,他们习惯了在看片子的时候进行分析,想看出每个镜头所要表达的意义,这部片子第一个镜头就让他们振奋起来,有了看下去的欲望。
接下来,女孩在京城各处采访,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复的问着同一个问题。
“你觉得京城的风大么?”
三位主考官一开始还在考虑这个问题有什么深意,是射影了什么,后来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就是一个话题,主要看的是被采访者的反应。
有点故弄玄虚了。
主考官们略有不满,他们教过许多学生,不怎么喜欢这种耍花招,投机取巧的人,这样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可能取得一时的成功,却很难拍摄出真正深刻的作品。
然而,随着片中采访的进行,他们慎重起来。
他们发现女孩手里的话筒就像是一个探测器,能够探出被采访者真实的一面。
这是街头的突然采访,性格实诚的人会面对镜头,心虚的人会选择躲避,暴躁的人会恼怒,虚伪的人会假意迎合,所有的一切都在镜头前显露无遗。
这是电视上那些新闻采访看不到的一面,更为直接和真实,或者说有点粗暴。
就这样没有提前商量,不经过被采访者允许的情况下,粗暴的把这些人置身于镜头之下,不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具有极强的实验性质。
他们还能从中看出一些拍摄者或者说制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整部片子带着一种讽刺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