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听一场报告会,如果完全听不懂……这种体验其实大家都能理解,就跟在数学课上听不懂的感觉是差不多的。
总之一旦听不懂,那些繁杂的公式就跟天书差不多,不像是人间的语言。
接下来就是无聊,甚至感觉度日如年。
如果在加上能参加这次会议的学生,大都是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可能还让他们感觉深受打击,进而很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
比如我学习跟研究的数学似乎跟人家的数学不太一样。
哪怕同是研究数论方向的,在没有对前置框架有一定理解的情况下,是真的很难理解数论问题几何化的构造……
总之这是一件很让人痛苦的事情。
如果考虑到做报告的数学家今年十六岁,很容易让这种痛苦加倍。
好在坐在主席台上的乔喻其实没注意这些,就算注意到了,他也不太在乎。
如果说第一次做报告的时候,还有激动的情绪,那么这次,乔喻就是在完成任务,主要还是起步太高了。
“……根据引理7,模态卷积在路径Γ上描述了模态点的分布规律。
局部区域内其规律如图所示:”
“而通过控制宽基的最大值,可以限制模态点的间距不超过6。
同时由于模态路径Γ的全局构造具有周期性,其局部高密度特性在全局上重复出现。
因此,路径上任意模态点r_p,r_q∈Γ的模态距离满足:d_M(r_p,r_q)≤6
……最后根据定理2,定理3,定理4,定理5,可知每一个模态点r_p∈M对应于一个素数p,模态路径Γ则描述了素数的分布轨迹。
模态距离d_M(r_pr_q)是模态点之间的几何距离,它的性质直接反映了数论意义上的素数间距∣pq∣……
综上所述,d_M(r_p,r_q)≤6等价于∣pq∣≤6,且素数间距∣pq∣≤6的素数对在数论意义上无穷多,自此,证毕。”
乔喻的时间控制能力是很强的,六十分钟时间用了五十五分钟。
其实如果他稍微把语速放快些,可以用五十分钟讲完。
这也是个比较合适的时间。
因为一般特邀报告,最后都是要预留出十分钟左右的答疑时间。
当然这么短的时间,大概也就能解答三、五个问题,所以提问的质量很重要。
这也是各种报告会安排一个主持人的原因。
在答疑时间主持人会挑选提问者,对报告人讲述的内容,进行提问。
不过今天这场报告会比较特殊,很多人没那么多时间完全消化关于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内容,所以针对他的这篇论文,只听五十分钟的讲述,也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所以干脆只留了五分钟,让主持人看着办。
有人问就随便回答一下没人提问,主持人说两句场面话,大家就可以早点去吃饭了。
当然,如果真有问题,也可以等之后大家在进行沟通。
事实也正如乔喻想的那样,很明显台下一群人提问的积极性并不高。
随便一瞟便能看到前排没什么人举手……一个全新的公理性框架,消化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能被选中做报告主持人的都是心思灵泛活络的人,尤其是看到前排一些大佬的神色之后,自然明白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非常感谢乔喻带来的精彩报告,关于素数间隔上界6的内容,本次报告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
如果大家对论文还有什么疑惑,相信乔喻肯定会不吝在这次会议之余,抽出些时间与各位大家在更详细的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谢乔喻带来的精彩论述。”
很快台下响起了极为热烈的掌声。
虽然没人提问,但除了台上做报告的人外,参会其他人都很明白这篇文章在数论界有着怎样的意义。
当年举世界之力,也只是将素数间隔上界降到了246,十多年了,终于有人将这个数字再次降低,而且一次性降到了6。
说实话,台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此刻看乔喻的目光都是羡慕外加一点点的嫉妒……
甚至不止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