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片刻后,景缃之第一个出列,“臣有话要说。”
兄弟二人交换了一个眼色。
建宁帝正要说话,就听景缃之右边的一位老亲王怡王也出列了。
怡王向来混不吝,也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派。
建宁帝即便不愿意,也得本着长幼有序的原则让他先说。
怡王老调重弹,果然举起了反对的大旗。
他蛮横地反对分权,反对集议制,反对优化税赋征收,几乎把各项新政都反对了个遍。
他开了个坏头,与他同仇敌忾的大臣们立刻与之呼应,从各个角度对新政提出了质疑。
景缃之、程良舒,以及建宁帝的忠臣们也发起了反击,但收效甚微。
秦禛从周围一些低级官员的态度上看,他们是赞成那些反对意见的。
大家都有一个惯性思维——建宁帝的人,说得再有道理,也不过是美化新政罢了,绝非真理。
这也是景缃之让秦禛混进来的最主要原因。
秦禛总结了一下,质疑的内容,以下面三个部门的一把手的意见为代表。
礼部尚书说,成立教育部没有必要,各地都有县学、府学,县令、知府、学政、礼部、国子监、翰林院一级一级条理分明,设立教育部不切合实际,乱花钱。
刑部尚书说,律法向来是由他们完善的,读书人只会四书五经,与律法毫不相干,集议制可能收效甚微。
工部尚书说,农业是靠天吃饭,工部管不了,成立农业部没有多大必要。
这三个主要矛盾点都在秦禛的射程之内,她往一旁迈了一步,决定说上点什么,“皇上,微臣有话要讲。”
恰好,前面的一个五品官出了列,就宣传部的好处夸夸其谈起来。
这一说就是盏茶的功夫。
秦禛见他停了,再次出列,正想再说,右前方的一个四品官也出来了。
他把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摊开了讲,又说了大概十分钟。
秦禛每次都抢不上话——不是她声音小,而是她要压着嗓子,根本说不大声。
就在她又着急又上火的时候,机会忽然出现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冒着虚汗,吧嗒一声摔到了地上。
周围人顿时乱成一团。
秦禛知道,机会来了。
她左拱一下,又拱一下,从围成一团的大人们中间钻了过去。
第122章碾压
秦禛单膝蹲下,问道:“老范大人是不是早上没吃饭?”
老范大人点点头,“老夫心慌,浑身无力,出虚汗。”
这是典型的低血糖症状。
秦禛从荷包里取出两粒松子糖,“老范大人吃两颗糖,过一刻多钟就好了。”
她话音一落,周围便响起了一阵嗡嗡声。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多懂些医术,他们在质疑她刚刚的说法。
老范大人难受不行,管不了那些,从秦禛手里抓过糖,直接就塞到了嘴里。
一个老太监从外面搬来一把椅子,说建宁帝赐座,让老范大人安心歇息。
老范大人犹豫片刻,到底不敢违抗皇命,艰难地挪到队伍后面,在椅子上坐了三分之一个屁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