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不过我们可以先保障后勤。”
徐昀知道竞赛开始的首个阶段需要他担负起建模的任务,并且为了给他们两人争取足够多的时间,他还需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建模。
然后继续配合他们两人的编程完成论文。
这些分工都是最开始便确立好的,徐昀倒也没有过多担心,直接点点头回答让朱立言他们安心。
“放心吧,我会尽快完成建模的。”
说完立刻沉浸到题目中,研究题目中给出的数据以及提出的问题。
“近浅海观测网的传输节点由浮标系统,系泊系统和水声通信系统组成。”
“某传输节点的浮标系统可简化为……”
……
“分别计算海面风速为12m/s和24m/s时的钢桶和各节钢管倾斜角度,锚链形状……”
“在上述问题假设下,计算海面风速为……”
“请给出考虑风力,水流力和水深情况下的系泊系统设计……”
徐昀将完整题目研究下来,知道前两个问题应该是特意增加的,好帮助参赛学生理解问题和形成建模与求解的思路。
利用力学知识建立模型,进行求解后给出所需要的结果。
确定锚链的型号长度和重物球的质量。
使浮标吃水深度和游动区域以及钢桶的倾斜角度尽可能小。
“通过受力分析建立模型求解。”
“将锚链钢桶和钢管都简化为柔软的绳索,利用悬挂重物的三段悬链来解决。”
“把下部锚链简化为悬链线,上面的钢管和钢桶分别作为刚体来处理,由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来建立模型。”
“进一步将每节环链和钢桶钢管看作刚体,得到力和力矩平衡条件,给出离散递推模型。”
思维快速活跃下,徐昀心中很快便明确了解题和建模的思路,找对方向后便不再耽搁什么,立刻开始第一步悬链线方程的推导。
这道题涉及数据较多,计算量也非常大,在专注的作用下徐昀整个人完全沉浸到解答中。
依靠自身大幅度提升的能力,加快计算过程,整个解题和建模只能说是丝滑。
中间没有遇到任何被卡住的情况。
反观机房中的其他参赛小组就没这么顺利了,无论选择的哪道题都面露难色,进度推进的非常缓慢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流逝。
大家都知道前期建模花的时间越短,便越有利于后续队友的编程和论文。
奈何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只能像只蚂蚁爬似的慢慢完善模型。
而整个上午要说机房里谁最轻松,那肯定属朱立言和郑瑜超两人。
本来他们还想着多少给徐昀帮点忙,也好让其更加轻松的完成建模,结果却发现压根就没有他们两个人插手的机会,想着与其到时候帮倒忙,还是老实先充当后勤角色比较好。
整天又是带吃的带喝的。
这种松闲程度和机房内其他人员形成强烈对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