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诸葛瑾一愣,这才想起,太史慈虽然偌大威名,但在刘繇麾下时,官职其实一直不算高。
最后是刘繇其他将领都凋零了,无人可用,才把太史慈提拔为杂号都尉,以求守住丹徒苟延残喘。
汉制每个郡和关卡都可以设都尉,除此还有杂号都尉,太史慈这个杂号都尉没有具体防区职责,但他原本防守的是丹阳郡,所以也能算是丹阳都尉。
现在诸葛瑾是丹阳太守,他暂时受诸葛瑾调遣也很正常。
当然等刘备成为扬州牧后,太史慈肯定也会升迁,到时候还是直属刘备,目前只算是临时借调。
《三国志》上就有记载一句刘繇的亲口评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许劭)不当笑我邪?”
,足以说明太史慈在刘繇麾下时的官职低微。
只因当时许劭也是南下投奔刘繇躲避战乱,随后才跟朱皓一起来的豫章,最后在笮融之手贫病而亡。
诸葛瑾想到这些,不由叹息:难怪刘繇做不大,用人太看出身履历,这点和袁绍、刘表有何异?甚至可以说是比袁绍都不如了。
不过,既然太史慈已经来投,诸葛瑾也就当面把话说开了,故意试探道:
“我破笮融后,在南昌得许子将家小,闻其子转述说,刘正礼当年曾言‘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莫非果有其事?正礼公如今身体还好么?”
太史慈原本听到这些导致自己官场失意的话语,内心肯定会不爽,也会觉得是有人在挑唆他和刘繇的关系。
但诸葛瑾说得语气坦荡,还是自然而然回想起许劭家人的话,那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太史慈只会觉得诸葛瑾是在关心他,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所以他也坦荡承认:
“正礼公用人讲究大义名分、朝廷诏命。
慈曾为亡命之徒,正礼公也有他的难处。
他如今病笃衰弱,怕是随时有可能不测……唉。”
诸葛瑾这还是第一次听人提起刘繇的病情近况,之前诸葛亮都没和他说。
他不由心中一凛,觉得自己之前的计划似乎有些多此一举。
既如此,诸葛瑾也就乐得做个顺水人情,顺便也显示自己的坦荡:
“既如此,有些话还是你知我知就好,免得传出去,害得正礼公病情加重——我月前救得许子将遗孤,听说许子将留下遗言,
说若非正礼公识人不明,拘泥名分,放着子义这样的名将之才不委以兵权,却对笮融这样的贼徒信任有加,他又岂会被连累而亡?
由此观之,当初正礼公那番顾虑,实在是毫无必要。
许子将这番遗言若传出去,对子义的名声必然有好处,但却会让正礼公难堪,所以我压下了。”
太史慈正色拱手:“府君高义,慈代正礼公谢过。
慈本不欲靠这些名士的品评扬名,反正我此生跟定玄德公与府君,只要玄德公这样的英雄、与府君这样的贤者知我,其余碌碌世人知与不知,又有什么关系呢。”
双方把话彻底说开,也就有了充分合作信任的基础。
接风酒宴上,诸葛瑾也把甘宁和太史慈互相介绍引见认识,提到“甘宁就是跟着诸葛家后,终于得到了朝廷正式册封为豫章都尉”
,此番纵然是临时借调,也肯定会让太史慈立功受赏,不会白白使唤人的。
太史慈见了甘宁的际遇,内心也是振奋不已,暗忖果然还是跟着玄德公的派系卖力有前途。
……
两天之后,甘宁、太史慈各自回军,重新投入战局。
太史慈那一路,领本部四千人,很快沿着长江重新顺流而下,拿下了后世铜陵的铜官镇,占领了这座被山越人窃据的大汉铜矿,断了祖郎的一个主要财源。
随后,又把相当于后世池州的两座镇子占了,一路势如破竹,那些山越小部落完全不是对手。
而且太史慈还带来了州牧的命令、朝廷的讨伐旨意。
更是让那些意志不坚,原本只是想自立避免缴税服役、但从没真想过对抗大汉的软弱部族,直接就投了。
祖郎在春谷县方向的羽翼,一下子被剪除过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