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道教发源自东汉末年的五斗米教,创建者是张道陵,其子张衡、孙张鲁继承了张道陵的道统,三张奠定了五斗米教的基础,将五斗米教发展成“正一盟威”
。
后来第四代孙张盛时,正一派迁居江西鹰潭龙虎山,子孙世传其业,一般称第几代天师,统称张天师。
韩嘉彦的师尊平渊道人算是正一道的外门弟子,与本代张天师相识,浮云子、韩嘉彦也常听张天师讲经说法。
天师道还演化出了上清派、灵宝派两大分支,前者重炼气,后者重炼丹。
上清道场在茅山,灵宝道场在阁皂山。
陆静修、陶弘景是上清派的代表人物,葛玄、葛洪这“二葛”
是灵宝派的代表人物。
曹希蕴,也是在阁皂山受箓为道,属于灵宝派道士。
南朝时,道士陆静修对天师道做出一系列改革,因东晋之后南朝宋齐之时的道教内部积存许多弊端,诸如组织涣散、科律废弛等等,这给道教自身的延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尤以与农民起义结合密切是最大的隐忧,为此陆修静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当时道教的办法。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提倡斋戒,他认为这是求道之本。
他还编定需戒仪范多种,意在从斋戒入手整理南朝宋齐之时道教存在的种种积弊。
他宣扬只有斋戒,才能把人的“身、口、心”
引入正常“仪轨”
。
陆修静提出“祖述三张、弘衍二葛”
。
对道民的组织编户,修道场所等等有关“宅箓”
制度进行改革,要求“奉道者皆编著户籍,各有所属”
,经常接受“种禁威仪”
的教育,知法守法,确保家国太平;婚丧嫁娶牛育应申报增减户口;奉道者的行为必须严守本分,不得僭越;严格执行道官论功升迁制度等等,加强和完善了道教组织。
如此,获得了统治者的欢心,南朝以来奉道不绝。
这便是南天师道。
而北天师道同样是应时运而生,北魏时期佛教盛行,对道教造成了冲击。
北方道士寇谦之挺身而出,对旧天师道进行改革,引儒入道,道士要以礼为标准,儒道兼修。
奈何,后因北齐举国崇佛,道教在北齐被视为异教,高洋于天宝六年,举行道佛论争,道教失败。
高洋下令废除道教,于是齐境无道士,寇谦之的新天师道教团,至此便烟消云散。
一直到唐代时期,道教才重新在中原发展起来,嵩山之上,又有了天师道的身影。
大宋官家崇道,但赵樱泓自幼学儒,又受母亲影响尊佛,反而对道教知之甚少。
韩嘉彦与她简单捋了一下道家变迁历史,她心中顿时有了一条清晰的脉络。
如此,在与王天师的交流之中,赵樱泓也不至于露了怯,给皇家丢脸。
在交流之末,韩嘉彦也询问了一下玉衡子。
果然,提起玉衡子,王天师显然知情。
他蹙了蹙眉,神色之中多了一抹轻蔑鄙夷:
“玉衡子在嵩山之中隐修的时间不长,我记得是去年的春末来的,至今年二月离去。
此人心术不正,总是沉迷于炼丹,有些走火入魔了。
我们这山中的草药,几乎都被他摘光了,连药田都曾被他强掠,实在是不知廉耻。”
这话听得众人一时愣怔,不知该作何应对。
最后还是韩嘉彦问道:
“那玉衡子可是一人独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