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一个系统,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交换(熵也同时发生变化),当系统可维持平衡时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依赖环境的能量补给以及将熵释放到环境中,此时系统的熵不变或者减小。
这个理论体系是由比利时人普里高津建立。
从全局来看,热力学第二定律依然成立,熵减小仅在局部发生。
地球诞生时,遍地岩浆,火山和陨石撞击时常发生。
随着时间流逝,表层逐渐冷却。
那时是荒芜的世界。
化石记载,自38亿年前,出现原始的生命形式(同时期地球产生磁场),地球的表面地貌和大气完全由生命改变。
地球生命的出现和发展历史,就是由无序变为有序最强烈形式。
我们的出现就是终极逆天改命!
思考:
1.Bénard对流出现时,分子状态总数因对流的出现而大幅度减小,系统的熵因此变低。
系统的对称性突然破缺,对流的平移中心线和旋转对称轴由以前的无数个降为几个。
但(!)系统的信息量急剧增加。
熵、对称、信息是相互关联的,熵是系统各部分能出现的状态数量总和,对称是系统的对某种操作的不变性,信息是系统各种状态存在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体现不同角度对系统描述的结果。
混乱程度愈大,各部分愈相似,则1.不变性愈大。
2.差异愈小=信息量愈小。
2.生命的起源有多种解释。
浅海、泥沼、冰湖、深海、粘土、火星(或彗星)都是可能的起源地。
由于无法复制当时的情况,所有的理论都是假说,区别在于可行性大小。
但可行性大小与当时的情况没有关联,因为不能重复进行多次生命起源实验来验证可行性。
但也可以争论生命是多次起源的。
总之,生命是出现了。
从无甚关联的一些分子团,到细胞结构的出现、RNA、DNA,分子的组织程度突飞猛进,由无序进入到极端有序,DNA记录了生物一生所有可能的生化反应(仔细观察白炽灯泡的钨丝,和DNA有类似结构)。
在地球上看来,是发生熵极端减小事件,太阳辐射为此事件提供能量。
从太阳看来,毫末之处的浪花翻转,丝毫不影响本系统的运转,再过50亿年,再极端的事件也湮灭在太阳的末日中。
唯一的期待就是涅磐。
因为组成我们身体的材料都是更早恒星的遗物。
3.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早在公元前2000年出现在印度河下游。
但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大规模出现在这个世界。
乡村,类似大的分子团,在广泛的区域内存在,相应的对称性和熵都比较高。
城市则更像细胞,组织齐全,具备各种功能。
世界的城市化过程,就是世界的熵减过程。
4.人类的祖先来自东非,这个已成为共识。
在人类先祖进入到旧石器时代后,持续了百万年,也没有什么进展。
和黑猩猩、海獭一个层次,熵值非常高。
新石器时代是重大突破,人类很轻易地征服了整个陆地世界,适应了各地环境,产生不同的生存方式,熵值陡然降低。
1万年前,当人类摆脱狩猎,进入农业时代,社会的组织(因农业生产需求)及宗教的发展,使得文明得以诞生,产生更高层次的人类群体形式,熵值变得更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