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震中就是扰动源的位置,级别就是地震能量的强度。
地震波在传播中,能量随之而来,改变建筑物品的状态。
如果能量太大,建筑等承受不住而损坏。
损坏程度称为烈度。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总能量逐渐损耗,加之能量分担对象越来越多,危害逐渐减小。
3.宗教的传播过程中,改变的是人的观点、立场、思考方式等。
和机械波不同的是不存在能量的衰减问题。
事实上,随着宗教的传播,信徒越来越多,宗教的势力不断增加。
4.在水面不同位置,投放两个或多个石子,发现各自都形成波,相互之间影响可叠加或抵消,但都在传播。
不同的宗教或文化,在传播中无法像机械波一样相互叠加或抵消,因为正常人无法同时以相左的立场、观点来思考世界。
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争夺信众,就如同销售市场的争夺一样。
当然作为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采用老张的哲学也是有可能的。
5.人是社会性动物,从众心理是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所以使得谣言、恐慌性心理容易扩散,三人成虎正是这个意思。
波传播中,扰动使得传播路径上的物体状态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永久性的。
当能量耗散后,物体恢复原始位置。
那么物体状态的变动就是在原始位置附近振动。
振动导致物体处于某个范围,当范围和传播路径重合时,说明物体的振动是沿着传播方向进行来回进行的,这种类型称为纵波。
如果振动的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则称为横波。
通常的波经常是部分纵波和部分横波的混合。
观察水面上的落叶,当有波传播经过时,落叶在水面上下起伏,并不移动,说明在水面的波是横波。
地震来临时,如果感到人左右摇晃,说明地震波是纵波,如果是上下起伏,说明是横波。
波传播途中,能量使得路径中的物体改变状态,物体有惯性,改变状态不可能是瞬间就完成,因此扰动的传播是有速度的。
比如水波,我们观察水纹的最高点,称为波峰(对应水纹低于水面的最低点称为波谷)。
在波传播中,扰动不断地制作出波峰,新的波峰相比以前的虽然高度慢慢下降,但始终是附近小区域最高的位置。
最新的波峰和原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波的传播速度就定义为这个距离除以时间。
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就定义为波长。
一定时间内,水面上落叶起伏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以德国人赫兹命名,英文Hz表示。
落叶每起伏一次,意味着波向前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
那么可得出:速度=波长*频率。
在水面波传播时,如果水面有障碍存在,比如巨大的石块,则波抵达石块后反身往回传播,这个称为波的反射。
如果石块较小,发现石块背后也产生波纹,称之为波的衍射,或称为绕射。
这里提到石头尺寸的大和小,标准是按照什么定?在描述波的属性中,只有波长是长度的单位。
因此大和小的标准就是波长。
比波长大很多的就是巨大,比波长小的就是小。
思考:
1.波的传播速度由什么决定呢?扰动在改变传播路径上物体状态时,如果状态改变快,则波传播的快。
惯性大小是物体维持原状态能力的量度,因此惯性越大则状态改变越慢。
在讨论连续物体时,我们使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惯性来衡量,那么这就是密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