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谁知这话一出,只有个别见实在挤不进去,急着赶时间的人,听他建议买了几个包子匆匆走了,其余但凡有空闲的,都跟没听见他说啥似的,该往里挤还是往里挤。
道维无语,只能再次敲盆儿,招呼众人:
“大家伙儿别急,用过的竹签儿搁桶里,来我这边结账,都别急,第一波儿吃完,第二波儿下锅千万等它熟透了再动手啊!”
作者有话说:
第211章有店铺了
串串香很快在这一片打出了名气,整条街都因为它的存在较之以往更热闹几分,周边摊贩生意也随着好了三成,因此周边摊贩对道维的态度好的出奇,甚至都不用他刻意维护彼此间关系,大家也对他笑脸相迎。
有了串串香,道维的摊子后来又增加了几种口味的米粉米线,都是老少皆宜的小吃,很快积累了一波儿回头客,口碑也渐渐打出去。
但道维也不贪多,没把路走死了,每到下午两点就收摊,虽然很多老顾客抱怨他不会做生意,但周围摊贩却很满意他的行事,觉得他有分寸,会来事儿。
摆了近一个月摊,道维算算兜儿里的钱,心中有数,收摊后没急着回去,而是再次敲开姑太太家的门。
这次老太太对他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语气虽然不冷不热,还是招呼他们进门,给几人倒了甜甜的糖水,没忍住嘀咕了两句:
“你倒是皮糙肉厚没关系,两孩子还这么小呢,跟着你多受罪?”
串串香卖的满镇子都是,老太太也有所耳闻,别人眼红道维生意好,老太太却打心眼儿里心疼几个孩子。
尤其道维今儿带出来的是为人老实的三闺女,不到八岁,道维走哪儿她跟哪儿,背上还有个正吃奶的五闺女,老人家年纪大了见不得这个。
道维乐呵呵的听老太太嘀咕,罢了从兜里掏出一沓钱,五块十块的,还有一毛两毛的,厚厚一摞,摆在桌上:
“姑太太,这是六百九十一块八毛,您数数。
当初是我混账,今儿我也不说利息的话,往后您家里有什么事儿言语一声,我没有推脱的。”
只还当初借的本钱,才是亲戚间往来的诀窍,要道维真连本带利还给人家,就是要用金钱把人家雪中送炭的情谊一笔勾销,做出从今往后一拍两散互不相欠的姿态。
没这么办事儿的。
姑太太愣了一瞬,从中数了一百块出来,剩下的又推过去,缓声道:
“成了,你有这个心就好,知道你眼下拉拔五个孩子不容易,这些你先拿回去,回头慢慢还。”
老太太是个眼明心亮的,虽然家里如今不缺这几百块,但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门儿清,绝不说“不用还了”
之类的话。
道维没接,摸摸拽着他衣角站着的三闺女脑门儿,低声解释:
“您收着吧,我心里有数。
前些年叫您为难了,实在对不住。”
从手提兜儿里摸出一罐儿红彤彤的调料搁在桌上:
“这是我自个人琢磨出来的调料,您留着尝尝鲜,喜欢的话回头我给您再送来。”
说罢起身带着老三就走:“家里还有几个孩子,我实在不放心,今儿就先回了。”
老太太送道维离开,关上院门转身,见小闺女站在身后张望,没好气道:
“行了,这下你如愿了,满意了吧?”
小闺女都是三个孩子的妈了,到老太太跟前还小孩子似的撒娇道:
“妈,瞧您说的,当初咱家也不宽裕,您做主把钱借给他爸,结果他爸人刚走他就不认账,叫您在几个嫂子跟前受了多少气?”
就连几个哥哥也没少明里暗里抱怨老太太不该把钱借给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老太太气的躺床上大半年不爱动弹,她说杨维啥了?
“再说,人人都知道他那串串香赚钱了,以前他手里没钱的时候我也不说啥,眼下有了钱,我惦记一下怎么了?本就是咱家的钱,我又没多要他一分,咱不占人便宜!”
说到这,小女儿眼珠子一转,好奇道:
“就是没想到他那摊子这么赚钱,这才一个月就周转开了,怪不得那么多人眼馋呢!”
老太太没好气拍拍她后背:
“这话别去外面说,我估摸着这钱有一部分是从之前那饭店张师傅手里要回来的。”
当时道维要薪之事闹的挺大,老太太也听了一耳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