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他没打算长期奔波在盐水村和糖水镇之间,消耗时间。
他给自己的时限是两月,若两月之内目前的状况无法改变,自会另寻他路。
做好这一切,花大价钱给闺女买了一罐儿麦乳精,在店里借了店家的热水冲好,喂小家伙儿吃了。
看她吃的眼睛都不睁一下,就连一边嗑瓜子的老板娘都没忍住感叹了一句:
“可真是个好脾气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
没有母乳,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道维心里开始琢磨有什么适合这个年纪孩子吃,又营养又健康的东西。
这头小闺女的三餐还没琢磨明白,又得赶回家给另外四个闺女做晚饭,这日子也是没谁了。
傍晚时分,杨家破旧的小院儿又扬起了叫人食指大动的香味儿,父女六人齐聚饭桌,虽然还是没什么话,但村人路过院子往里瞧上一眼,难免露出会心一笑。
心里感叹一句:杨窝囊总算有当爹的样儿了!
道维不管旁人如何想,只在饭后认真告诉几人:
“打明儿起,爸爸要去镇上摆摊做早餐,既然你们都可能成为日后家里的顶梁柱,这种事自然要参与进来。
也不用人多,明儿老大先跟爸爸一起去吧。”
作者有话说:
第209章摆摊一日
不管放在哪个年代,做餐饮生意都是极为辛苦的。
要在普通人吃早餐前将一切准备就绪,便免不得三更半夜起床,开始洗菜切菜和面,生火,上锅。
太早出锅影响口感,太晚出锅赶不上趟儿,挣不了钱。
第一日开张,道维之所以只带一个孩子在身边,一是只有一辆借来的自行车,载不了太多人。
二便是这活儿太过辛苦,几个孩子年纪又太小,道维没想让她们小小年纪就辍学跟着他干这行。
轮流来,多少体验一下生活,懂其中门道就行。
等理顺了手头事情,孩子们还是要去上学的。
但几人显然不明白其中道理,当真以为爸爸要带她们摆摊做生意,对此事态度十分慎重。
经过两月的艰难生活,已经让她们明确认识到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两日时间已经让几个孩子认可了爸爸的手艺,并一致认为爸爸做的菜比隔壁村长家办红事请的县城大厨还要好吃许多。
自然而然的认为爸爸这手厨艺是在他以前上班的饭店学来的。
道维也不解释,就让几人这么误会去。
天没亮,其他人还在睡梦中时,便把小闺女包的严严实实绑在身前,大长腿骑上自行车,载着大闺女招娣往糖水镇走。
摆摊的地方是道维一早看好的,在距离菜市场不远的一条街,周边皆是各种小摊贩,去的早了就能占上好位置。
好处是此地已经形成规模,不用宣传客人便自动过来,客流量大。
坏处是小镇上没什么生面孔,大多做的回头客生意。
道维这种新人,很难获得旁人信任。
对目前处境道维一清二楚,招娣则完全不明白,只安静跟在爸爸身后,默默做事。
单是小推车以及米面粮油菜和木炭,桌椅碗筷,锅,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道维就骑自行车来回搬运了三四趟儿。
幸而昨日租的柴房距离此地不远。
否则每日光是搬运这些玩意儿,约莫都得两小时。
来回忙活的时候,招娣也没闲着,留在摊子上生火,擦洗桌椅板凳,碗筷。
做餐饮的怎么能离得了水?街对面就有一口井,据传是刘大夫家祖上请人挖的,至今仍由刘家人守着,这条街的生意人,每日不拘用多少水,给人家三毛钱,自去取用便是。
道维不放心孩子去井边打水,弄了两个大桶,提满水搁在摊位边儿上,才放心离开。
等天蒙蒙亮时,馅儿料准备就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