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官家,我要弹劾王副相!”
这是蔡京复相后的第一次御前中枢会议,与会的除了政事堂几位相公,还有枢密院使童贯,三司使董方,户部副使刘伯阳以及度支副使、盐铁副使等几人。
一开场,蔡京的这一嗓子让众人举目,王黼却面色惨白。
他知道蔡京一上台第一个对付的肯定是自己,谁让自己当初一上台就打着清算的旗号把蔡公此前的种种治政措施悉数废除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蔡京居然如此急迫。
“官家,我整理前段时间的政事堂文卷档案,发现弊端众多,岁赋疲乏。”
蔡京站在众人最前面,面对着官家,扬着手里的文卷,气宇轩昂,根本不像七十的老者,“这是政和七年五月到政和八年三月的各路转运司的上报,不忍直视,稀烂一片!”
蔡京的声音无比洪亮,他以两淮路为例,去岁多少岁入,今年又是多少,地方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亏空多少,数字列举得清清楚楚,就连对数字最没感觉的白时中都能听出,王黼治理下,两淮路已经被折腾成一滩稀泥了,以前还是国朝的粮仓,现在却成了个大坑,需要其它地方的钱粮来填。
可是其它路的情况也不容轻视,蔡京乘热打铁,以京西北路为例,列举了在王黼的乱政以及李彦的暴敛下,各州县已经几近崩溃,百姓们纷纷弃田出逃,土地荒芜。
没人种地,西城所和世家豪强们搜敛了再多的田地也没用。
没有粮食出产,地主们都抓了瞎,朝廷的岁赋自然就交不起了。
两淮和京西、京东诸路,百姓疲惫,各自奔逃,自然会引起了连锁反应,逃跑的就不要说收他们的岁赋。
留下熬日子的,他们的生活更苦,不仅要交自己的岁赋,还要帮那些逃走的人“补缴”
,如此压榨下,连基本温饱都保证不了,民力已经被压榨至极限,说不定哪天这些人也会变成流民,甚至暴民。
总之,政和八年以来,中原诸路已经民生凋敝,疮痍满目,哀鸿遍野,瑟瑟凄凄,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王黼。
蔡京这一炮打得王黼晕头转向,尤其是这位蔡相新学会的招数,“以数字事实说话”
更是让王黼无从辩驳。
这一招可是刘伯阳的独门绝招,怎么老蔡头也学会了,难道这两家真的合流了。
王黼看着堂上口水直飞的蔡京,还有站在旁边不动声色,如泰山劲松的唐国维,以及站在众臣中,雄壮挺拔,神态卓越的刘伯阳,心里已经凉了,他长叹一声,除冠拱手站立在一侧,等候官家的发落。
“王卿才干不足,以后在政事堂多看多学吧。”
官家默然了许久,这才开口。
众人听了,知道王黼以后一段时间里在政事堂就跟门窗上的贴纸,纯属摆设了。
当头给王黼一棒后,蔡京转过头来赞许刘伯阳:“官家,臣查阅诸事,唯独市舶总司的舶税,月月见长,政和七年数月,舶税入六十九万贯,政和八年预计可得舶税一百五十万贯以上。”
说到这里,旁边的三司使董方连连抚须点头,要不是有刘伯阳这些舶税支持,他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刘安明又整顿海运,调节市舶关税,以利诱使海内外商人从越李、占城、真腊运得大量粮食入海州、江阴州,换取茶叶瓷器以及棉花,两淮一带原本因为春旱夏洪等天灾暴涨的粮价,应声而落,各州县得以顺利购粮赈济灾民,活人无数。”
这话说得没错,要不是刘伯阳用这一招利诱众多海商运粮食到两淮路,原本已经暴涨到十倍的粮食也不会降到了“区区三倍”
而已。
有个这个“低粮价“,各州县官府才能筹集钱财,购买粮食用于赈灾。
当然了,这自然就损害了那些囤积粮食图谋暴利,大发国难财之人的利益。
但是这些人的主要靠山是王黼和李彦,靠山都已经凉了,他们怎么敢胡乱说话。
要是再敢嚣张,各州县自然会发落他们,趁机抄了他们的粮食赈济灾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