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袁了凡心底骇然,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
这个道活可长可短,有头没尾,说书的指这个吃饭,免不了添油加醋,刚讲到筋节之处,正待使足力气卖个扣子,姜小沫挤在头一排,抱着肩膀看了半天,单等到这个节骨眼儿上,张嘴就刨了底:“我替你说吧,去了,捉住一个淹死鬼,引出一桩冤案,替死鬼报了仇。”
还问人家:“有你这么说书的吗,兜过来绕过去,半天没一句正文,经师不名、学艺不高啊!
咱爷们儿有钱去听《水浒传》,没钱不听白话蛋!”
几句话正戳在说书的肺管子上,心说这是打哪儿来的忤逆种,半大不小看着也是个人样儿,怎么他妈的不干人事儿呢?气得接不上词儿。
周围那几个听书的哈哈一笑全散了,钱也没给。
说书的恼羞成怒,扯住姜小沫就打。
姜小沫仍是耍光棍那一套,嬉皮笑脸地一摆手:“别忙,说你是空子你还不服,使活不灵,打人你都不会,打人也有打人的规矩,小爷我今天给你长长能耐!”
说完抱着头往地上一躺,缩成个元宝壳,随便你拳打脚踢,挨上一下叫上一声“好”
。
说书的怕惹官司,不敢真下死手,一打一闹又耽误挣钱,自不免忍气吞声,掏钱打发了这小子。
那个时候,跑江湖卖艺的人们大多投宿在“生意下处”
,通常位于城外,不同于一般的客栈,只接待江湖人。
店里的掌柜、伙计懂得江湖规矩。
来的不是行里人,有闲房也说没闲房;跑江湖的前来投店,报了蔓儿盘了道,没闲房也能给你匀出个睡觉的地方。
如若哪个江湖人做成了大买卖,做下榻生意的伙计们都可以沾点儿油水;杵门子没开挨了饿,也能在店里头赊来干饽饽、凉饼子。
因为姜小沫太招恨了,艺人们收了场子,回到住宿的下处,常聚在炭火盆前,合计着怎么收拾这小子。
姜小沫既混过锅伙,又算半个“老合”
,可是说到底,他的岁数还是太小,涉世不深,不懂得人心险恶。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跑江湖的金点先生,哪一个不是号称“谋欺孔明,计压张良”
?真要说使上坏,对付个小叫花子还不是易如反掌?
姜小沫白天在杂耍场子讹钱,混上一口吃喝,夜里跟流民乞丐挤在城外的破窝棚中安身,铺破席、盖稻草、枕砖头,又脏又冷、臭气熏天。
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免不了在脑子里瞎琢磨,想起自己的爹娘当年跑江湖卖艺,估计也受过不少窝囊气,心里挺不是个滋味。
这一天上午,他听几个流民乞丐在一旁叨咕,其中一人说:“你们听说了吗?今天是口北大财主冯老太爷八十大寿,在家门口搭棚舍粥。
人老冯家的粥可不一般,只用上等米料,干的多稀的少,熬得了巾裹不漏、筷插不倒,喝上半碗能顶一整天,等中午咱也去尝尝。”
另一个乞丐说:“城中是锁家门的讨吃窑,咱进去不是找打吗?”
之前那个叫花子说道:“放你一百二十个心,没人拦着,咱是去喝粥,又不是去讨饭,锁家门也不能碍着冯老爷积德行善啊!”
姜小沫平日里给卖艺的捣乱,下半晌才能讹到钱,去早了卖艺的还没开张,哪里有钱给他?一早上起来什么也没吃,肚子里头正打鼓呢,闻听城中大户搭棚舍粥,馋得他直流哈喇子,心说甭等中午了,早去挤在前头,先来上一碗热乎的。
当即进了城门,刚要打听冯老爷府上怎么走,就被一伙乞丐拦住了去路。
这伙乞丐得有二十来个,大的十六七岁,小的十一二岁,个个衣不蔽体,蓬头垢面,如同刚打土地庙里刨出来,见了穿戴讲究的大爷大奶奶个个点头哈腰,一看姜小沫从头到脚这身“杂儿”
,立时拧眉瞪眼,那股子恶劲儿全上来了,一个个比秃尾巴狗还横。
姜小沫身上背着人命官司,也听说过锁家门鞭杆子的恶名,不想招惹是非,低下头便走。
只听其中一个叫花子气势汹汹地一声断喝:“站住!”
姜小沫心里“咯噔”
一下,自知躲不过去了,斜眼盯着为首的小叫花子。
对方是个瘦麻秆,足足比姜小沫高出一头,大黄眼珠子往外凸凸着,塌鼻瘪嘴,一对扇风耳,裹着一件黑不溜秋的破棉袄,腰里勒着麻绳,手握三尺多长的枣木条打狗棒,指着姜小沫的鼻子尖骂道:“你他娘的瞅啥?敢来这个地盘抢食吃,你是不是活腻了?”
姜小沫明知这伙人不好惹,但嘴上不吃亏:“腿长在我胯骨轴上,嘴长在我脸上,我去什么地方吃饭还得问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