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那是针对中华烹饪的一场彻头彻尾的挑衅!
第202章
阿俏匆匆赶到医院,将手里的保温食盒交到阮清瑶手里。
最近这两天,阿俏常常在阮公馆做些吃食,再送来医院,交给阮清瑶。
那些都是给周牧云和阮清瑶准备的。
周牧云这边,她大多准备些流食,粥汤水,以滋养打底为主。
而给阮清瑶准备的则是按照这个二姐的口味来,知道阮清瑶最近陪护辛苦,也晓得这个二姐也不怎么吃得惯外头的东西,就干脆都给她做好了送来,万一凉了,在医院里找个地方热一热也就能吃了。
阮清瑶感激地谢了一句,又说:“阿俏,你从阮公馆到这里,一来一去的,太远了,要不你教教我,我自己来吧!”
她最近经常在医院旁边的弄堂里看到人家往外租煤球炉子,也看到不少陪护病人的家属就用这种煤球炉子熬粥做饭,就想自己尝试着做一点。
有时她只要一想到,周牧云有可能需要人照顾一辈子,心酸之余,便觉自己这般一无所长,什么都做不了的,实在不是个办法。
阿俏眼珠一转,记起了当初她假装断了手臂,请阮清瑶出山的时候,阮清瑶在厨下炒锅一个鸡蛋。
当时的情形的确是鸡飞蛋打,最后阮清瑶没把自己给折腾进油锅去着实是奇事一件。
可是见到阮清瑶这般诚挚地提出要自己尝试,阿俏点点头,说:“姐,你先带我去看看那些煤炉子是啥模样的,我再回头教你。
对了,这几天你先学着,无论成与不成,我都先再送几天吃食给你。”
阮清瑶却摇头:“我虽然人在医院里,可也是看报纸通消息的。
你最近一定在忙和那起子洋人打擂台吧!”
阮清瑶口中的“擂台”
,就是上次大伯阮茂才向阿俏提起的那场“切磋”
,原本是外国人正儿八经地提出,想要了解一下中华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可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变成了擂台。
上海滩本就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号称“冒险家的乐园”
,因此来自各国,想到这里来“淘金”
的洋人也不在少数。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上海的饮食界也更加开放,能找到来自世界各地别处的异国菜馆子,甚至本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也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以咖啡代茶,下午要吃蛋糕西点,重要的节日喜欢下西餐馆子……
可是这些,都不会令中华的饮食文化与外界对立起来。
直到前段时间有人当众侮辱了中华的饮食,激起了上海餐饮界的公愤,才有了公开与洋人打“擂台”
这回事儿。
阿俏听阮清瑶这么说,轻轻地摇了摇头,说:“姐,你就别担心这事儿了。
有我在……有我们这么多人在,没人敢在我们自己的地界儿上欺侮我们的!”
她说得没错,上海饮食界如今已经临时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打算联手应对那些洋人们的无礼要求。
探视过阮清瑶和周牧云,阿俏便匆匆赶往集会的场所。
她临进屋之前,有人拦住了她,往她手里塞了一张字条。
阿俏匆匆看过那张字条,先是吃了一惊,又不免气愤。
她推开门,走进屋去。
屋里坐着的大多是上海已经成名的大厨,也不乏有几位像她一样经营着私房菜式的女士,只是像她这样年轻的,却绝无仅有。
只听有人站在屋子中央大声说:“听银行界的寇老板说,他家初来乍到,便以‘寇家菜’扬名,愿做马前卒,打个头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