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总体而言,在60年代的背景下,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实力绝对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7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了接近式光刻机的研发并在1978年踏入该领域。
但是在1978年,美国GCA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步进光刻机DSW4800,它能够以10:1的比例将芯片线路集成在10毫米见方的区域上,单台售价45万美元。
而中国半导体行业则被卡在了新型光刻机的研发门槛上,每年耗费着数额不小的研发经费,但产出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
?进入80年代后,国产光刻机研发取得显着进步。
1980年,?清华大学?徐端颐团队研制出?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1981年种花家成功研制出?JKG-3型接近式光刻机。
而这一年的好消息不止这一个,我国的第一台扫描式投影光刻机也在这一年通过鉴定。
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经过十余年艰辛攻关后,种花家还是在1985年研制出了性能接近鹰酱DSW4800光刻机的国产型号,此时比鹰酱晚了7年左右。
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前世大名鼎鼎的ASML公司也不过是在1984年才刚刚成立的,台积电更是需要等到1987年才成立。
倘若我们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节点坚持推进光刻机国产化的研制工作,那么我国如今在半导体产业将拥有不亚于ASML与台积电的技术实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80年代,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口号的提出,国内下马了一大批需要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的高精尖项目。
除了人们熟知的运-10大飞机项目以外,被下马的科研项目多达90多个,其中包括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远程轰炸机等重大国防科研项目。
在部队都缺乏经费预算的情况下,中科院的光刻机项目自然也得不到经费支持。
再加上80年代种花家与西方进入了蜜月期,海量的西方先进产品如潮水般进入国内市场,令人们目不暇接。
面对价廉物美的西方产品,乐享其成的思想在国内占据上风,在西方的刻意引导下,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观念:“造不如买!”
客观地讲,“造不如买”
的思想并非完全错误。
当时国内虽然已经拥有了制造光刻机的技术雏形,但性能比进口产品要略差一档,在西方的刻意竞争下,造价也要比进口价更加昂贵一些,因此在当时条件下,选择进口产品显然更符合经济利益。
然而,因此放弃自己的光刻机研究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了,这也为我国后来在光刻机领域逐渐落后埋下了伏笔。
从90年代起,“造不如买”
的思想可谓深入人心,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头十年更是达到了顶点,国内企业争相采购西方进口产品的形势并未引起足够的警惕。
2018年,直到种花家经济发展到足以逼近美国鹰酱地位的程度时,鹰酱政府用一纸贸易战的制裁名单这才惊醒了我们:
原来号称全球化的世界贸易,竟然也存在那么多的封锁、壁垒与暗算!
在鹰酱正式对我们实施科技封锁后,我们才不得不忍痛承认,真正的技术是不可能买回来的。
喜欢逍遥四合院,我有一座农场请大家收藏:()逍遥四合院,我有一座农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