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直到1951年2月1日,部队才终于收到上级补给的2.9万余发子弹。
然而,对于数万人的大部队来说,这些弹药分配到每位战士手中时,每个人也仅仅得到几发而已。
除了弹药的匮乏,战士们所处的环境更是难以想象。
数九寒冬,他们连一双御寒的棉鞋都没有。
严寒的天气让一些战士冻得无法站立,被抬下战场时不得不截去双脚。
2月2日中午,美军第25师出动一个团的兵力,借助大量飞机和30余辆坦克的支援,再次对帽落山主阵地发起多路进攻。
战斗进行到这个阶段,443团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千钧一发之时,442团迅速派出第3营第9连前往支援。
在王连长的指挥下,442团的官兵与同时从三路发起进攻的美军和南朝鲜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王副连长双腿被炸断,他强忍着巨大的痛苦,仍然趴在阵地上坚持指挥战斗。
在密集的枪炮声中,443团和442团9连的战士们毫不畏惧地冲向敌阵,迎面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经过一番拼杀,他们击毙了上百名敌人。
两路美军惊慌失措,不得不狼狈撤退,再次从山上退了下去。
2月3日清晨,美军再次向帽落山主阵地发动了团级规模的进攻,几次冲锋均未成功。
直到下午14时30分,美军出动飞机,对我军阵地密集投掷燃烧弹,瞬间将阵地变成火海。
尽管如此,志愿军战士们依然顽强坚守,并不断组织反击,英勇对抗美军。
此时,帽落山主峰上仅剩下一个排的兵力,牢牢掌控着主峰阵地。
当天晚上22时左右,443团顺利完成了坚守任务,除4连的战士留守主峰阵地作掩护外,其余部队已转移至鹤岘洞一带。
深夜时,4连余下的战士们在指导员浦绍林的带领下,向敌人发起了最后一次反冲锋,大量杀伤敌军后,全部安全撤离阵地。
至此,第50军443团的英雄们在帽落山与数量是我军十倍的美第25师及南朝鲜伪军激战八昼夜,歼灭敌军1500余人。
而149师坚守的白云山更是一场恶战。
在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内,第四次战役展厅里悬挂着一面巨大的锦旗,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停下脚步驻足观看。
锦旗高180厘米,宽84厘米,顶部装饰着五角星,底部则以山峰图案点缀,中央赫然写着几行白色大字:“白云山团”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7团。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唯一被志愿军总部授予荣誉称号的完整步兵团。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白云山团”
锦旗作为一百面战旗中的一面,荣光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检阅。
这面锦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白云山团”
又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白云山位于朝鲜汉江的南岸,山势高耸,左侧有光教山,右侧是帽落山,三座山峰彼此依靠,形成一个非常有利的防守地形。
更重要的是,通往汉城的铁路和两条公路从水原穿过,就沿着这些山的山脚延伸。
敌军若想向北推进,必经白云山区域。
面对如此兵家必争之地,奉命防守西线的志愿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早就将149师(师长金振钟)447团(团长张振山)布防在这一区域。
对于出身云南的447团官兵而言,他们对山地作战极为熟悉,深知要想打好依托山体的阻击战,坚固的防御工事是关键所在。
防御工事不仅能为战士们提供安全有效的掩护,抵御敌军各种强大武器的攻击,还能保障各战斗部队之间的顺畅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协同作战。
因此,每次随50军出征朝鲜战场时,他们在战斗前都会挖掘坚实的工事。
同样,这次接到命令到达白云山阵地后,团长张振山立即率领447团的指战员们,对白云山主峰的防御工事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
他要求这些工事不仅要与白云山的地形相适应,还必须具备抵御敌军重型武器和空中炮火轰炸的能力。
447团的战士们依照火力配置,设立了22个重机枪发射点和47个轻机枪发射点,并为这些位置修筑了坚固的掩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