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事实上,邓华对指挥关系的调整,原本是为了区分围绕砥平里的两个作战任务——攻坚和打援,并分别赋予第40军和第39军相应的指挥职责。
这样不仅有助于行动的统一,也能使前线指挥员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应对。
然而,由于当时各军、师的建制多已被打乱,且彼此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这一调整实际上增加了指挥和协同的难度。
查阅志司当年的相关文件,发现一封来自第42军领导的电报,内容表达了对砥平里之战前景的极度担忧。
该电报的发报时间为15日11时。
此时,第42军与第66军共同承担牵制原州敌军的任务。
此前,第42军曾向邓指建议,将第39、第40军的3个师分别调往原州西北和西南方向,“再打一场大仗,以便更好地策应砥平的作战行动”
。
然而,由于砥平里多次攻坚未能奏效,他们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向志司建议,需要考虑下一步的攻防转换策略。
根据志司发出的文件,邓华和彭德怀直到15日午后才相继做出决定,认为在砥平里继续推进已不再合适。
15日下午1点,邓华打电话给彭德怀,请示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这封电报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放弃对砥平里的攻击,但邓华对于能否再度取得胜利显然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疑虑。
在他看来,解决砥平里问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攻击部队至少需要两天的准备时间;其二,阻援部队必须在3至4天内抵挡住各路援军。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势,他提出了一个预案:如果攻克砥平里的计划未能实现,主力部队将撤至横城以北,待条件成熟后,再伺机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美军增援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攻击准备时间的长短,邓华命令各军、师部队:白天要加强伪装和隐蔽,阻援部队必须时刻做好战斗准备。
同时,派遣小分队携带报话机潜伏在公路附近,侦察敌情并及时汇报。
邓华还指示,所有电台和报话机必须全天24小时保持开机监听,防止漏接下级的报告。
不久,一个重大情况上报:美军第1骑兵师的“柯罗姆贝茨特遣队”
当天清晨推进至砥平里南约6公里的曲水里。
随后,该部队以23辆坦克组成装甲纵队,在航空火力的掩护下,突破了第42军第116师和第39军第126师的重重阻击,并于当日黄昏突入砥平里,与第23团战斗队成功会合。
有情报显示,来自骊州的韩军第6师和英军第27旅的先头部队正向砥平里推进。
与此同时,西线美军第9军的各个部队已在骊州和长湖院里一带构筑了防御纵深,中线的美军第10军也在原州和武陵里一线建立了新的防线。
砥平里敌军实力增强,攻克难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美军东西两线在原州、骊州地区的新防线已然构筑,借助横城反击战所打破的缺口向敌方侧翼和纵深推进的有利时机也随之消失。
15日下午14时30分,邓华发出停止进攻的密语代号,并立即起草电报发往各军、师单位,明确指出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决定停止对砥平里的进攻。
各部队当夜撤出战斗,向北转移。
这一决定同时上报给彭德怀和志愿军司令部。
志司对砥平里之战的得失,以及此战对整个战役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在美军完成部署调整的情况下,即使15日夜间能够解决砥平里的问题,从全局来看也已经慢了一步,难以迫使敌军撤退。
要实现既定的战役目标,必须从根本上动摇敌方的进攻部署,不仅需要尽早歼灭砥平里的敌军,还需击溃并歼灭相当数量的援敌,使志愿军主力及时推进至长湖院里以南区域。
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实现这些目标面临诸多困难。
攻打砥平里由于增加了准备时间,不得不推迟到16日黄昏才能发起,而阻击援敌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歼灭效果,志愿军主力南下至长湖院里的行动更是难以达成。
因此,在收到邓华关于撤出砥平里战斗的电报后,志司于17时30分立即回复,表示同意他的决定。
18时30分,邓华致电彭德怀、洪学智和解方,同时通知金雄和韩先楚,汇报停止对砥平里攻击后的部署调整情况。
根据时任志司作战处副处长杨迪的回忆,邓华在下达停止进攻和部队转移命令时,心情颇为不安。
他担心志司可能不同意他的决定,并作出其他安排,这样一来,部队将不得不再次进行部署调整,势必增加行动的难度。
直到收到彭德怀的复电,邓华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关于停止对砥平里的攻击,战史研究者的观点存在分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