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的砥平里,其战役意义开始凸显。
如果撤回该地美军,虽然可以让一个团级战斗队摆脱险境,但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将极其严重,不仅会使西线美军侧翼暴露,还可能动摇整个第8集团军的战线,进而使美军前期的作战成果付诸东流,并且未来的反击行动也将失去支撑。
因此,当面对是否撤退砥平里的方案时,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
李奇微不仅下令死守砥平里,还要求东、西两线的美军迅速集结兵力支援砥平里。
他的这一决策对后续战局的发展,产生了连他自己也未曾预料的影响。
志愿军在战前估计砥平里的美军兵力不足4个营,甚至可能只有一两个营。
然而,实际情况是,驻守砥平里的美军以第2师第23团为主,并与法国营组成了一支加强团的战斗队。
该部队的总兵力包括4个满编的步兵营,以及第1突击连、第37野战炮兵营、第503野战炮兵营B连、第42自动高射武器营B连和第2战斗工兵营B连。
加上炮兵和坦克分队的力量,美军兵力合计相当于6个营,总人数在6000到7000人之间。
炮兵和坦克分队配备了24门105毫米和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51门迫击炮、21辆坦克,以及6部半履带式四联装自行高射机枪和4门履带式双联装自行高射炮。
正是这些装备为美军后来在砥平里成功固守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当时志愿军的部署调整中,已显露出某种轻敌的情绪。
原本计划集中8个团用于攻打砥平里,其中包括第39军的115师343团、344团,第40军的119师356团、357团,120师359团,以及第42军的125师375团、126师376团、377团。
此外,还包括炮兵29团的2个连,炮兵42团的1个连和炮兵45团的1个营。
在满编状态下,志愿军的8个步兵团加上配属部队,兵力总数接近3万人。
然而,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各部队的减员极为严重。
以40军为例,入朝时该军有人,而到第四次战役参战时,人数已减少至仅人。
由此可以推测,每个步兵团的兵力大致在1500到2000人之间。
结合加强和配属的部队,志愿军在砥平里参战的总兵力大约为1万5千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及时调集部队,导致砥平里的兵力瞬间减少了一半。
攻击兵力减少的直接原因在于,原本计划用于砥平里的第39军主力,并未处于预定位置。
在准备和执行横城反击作战的过程中,第39军被拆分使用,第117师归属第42军指挥,承担横城西北的穿插迂回任务;而第115师和第116师作为邓集团的预备队,负责机动作战。
军长吴信泉对此部署感到不可理解,特别是对第115师和第116师的使用方式颇为不解。
他们先是被命令东进至龙头里,还未完成集结,又被转命南进;横城战斗刚结束,第115师又被要求掉头向西,参与砥平里的战斗。
吴信泉埋怨道:部队在战场上这样兜兜转转,拖下去也会被拖垮。
由于第39军主力暂时无法到达,邓指决定由119师师长徐国夫负责此次行动的统一指挥。
40军119师的356团和357团,120师359团,以及42军125师375团共四个团将共同进攻砥平里。
这一安排不仅使攻击兵力减半,还导致参战部队在建制上分散——这四个团分别隶属于两个军、三个师。
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邓华总结了此前几次战役的作战经验,特别强调“对美军作战应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为基础”
。
他还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在运动战中,对韩军的作战应保持三比一的兵力优势,某些情况下可以二比一;而对美军作战则通常需要五比一的优势,偶尔可以三比一,“若进行攻坚战,兵力还需进一步增加”
。
然而,此次进攻砥平里时,双方兵力对比远远未达到这一标准。
最初计划动用8个团,若砥平里的敌人确有撤退迹象,这样的兵力或许还算充足,但现实情况是,他们面对的不是流动的敌军,而是固守的防御部队,且实际参战兵力还减少了一半,首日投入战斗的兵力甚至更少。
仅从这一点看,胜算已十分渺茫。
更糟糕的是,进攻砥平里不仅兵力不足,而且全然缺乏对攻坚战和啃硬骨头的充分准备,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