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先大P.S一下,算是这个故事总的题记吧。
这个故事不过是个人一时游戏之作,并无仔细构思,也没有前期准备,算是仓促上阵。
再加上本人不是历史专业,历史小白,军事小白(好吧,比小白白多了,算是大白),因此很多细节描写肯定都会有很大偏差,只能请方家一笑了。
那么有人问了:既然如此,你还写干嘛?
无非是对于那个虽然烽火连天,但却燃烧着激情的岁月的缅怀,并表达一下对那些伟大人物的敬仰而已。
总之,大的历史脉络不会有偏差(百度百科很坑爹,只能查到一些大略的内容,让习惯了细节精细描写的我很不适应),小的差错就会很多了。
大错尽量不犯,小错肯定不断。
大家就不要深究了,接下来,就请和地效一起,在本书中,走进种花革命中那段最危险,最是前途未卜,但却又是最让人心潮澎湃,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岁月吧)
1934年4月6日,种花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地,红都瑞金。
时间已经指向了夜中十一点,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未来的共和国总理的房间,依然亮着灯。
从去年9、10月间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到现在已经打了半年了。
前方形势不好,战线一退再退,这也就罢了;之前的历次反围剿中,放弃一线阵地主动撤退,这是家常便饭
区别就在于,之前的反围剿作战中,赤军的撤退是主动的,阵地虽然放弃了,主动权依然掌握在赤军手里;而现在的撤退,是在坚持不住之后,被迫后退的,既然是被迫,也就谈不上主动权的归属问题了。
形势虽然紧张,但还不到凶险的地步。
常凯申这一次的围剿采用的一线平推战术坚实,但同时也进展缓慢,某点突破后,必须等待友邻部队的全线跟进,这样保证了部队安全的同时,也给了赤军组织新防线的时间。
所以打到现在,赤军依然保存着相当的有生力量,苏维埃政府也还有较为充足的回旋余地。
只是物资却是在对峙中极大的消耗了。
想到消耗的物资,总理轻叹了口气。
根据地从创立开始之日起,就一直面临着物资紧缺(不是“不足”
,是“紧缺”
)的问题,国府打仗不行,设封锁线禁止物资流入根据地倒真是有一套——这也难怪,设置路卡,盘剥过往百姓,这本来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看着账面上不多的各类物资,想起正在艰苦作战,缺衣少食,缺枪少弹,缺医少药,缺……少……的赤军,总理这个巧媳妇也是真心没办法了。
更不用说,根据地的普通民众们。
他们的衣食拉撒睡,这些也都要管起来。
说起来,自己是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应该主管军事工作才对,而现在,自己从事的工作貌似跟军事没什么关系。
军事工作……总理又叹了口气,感觉一阵无力。
那几个共产国际派来的钦差大臣死硬地坚持“正确主张”
,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自己这个副主席,也只能够在一些具体的战斗布置上提出一些小的调整而已。
如果,现在能汲取前四次反围剿作战的成功经验,幡然悔悟,改变赤军现在的打法……
先别想那么多了,现在还是再算一算,看看能不能从哪里再“找”
一些东西出来,供应部队吧,自己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报告!”
埋头于账薄中的总理头也没抬,开口道:“进来。”
警卫员步入房间,敬礼:“报告,邓局长(政保局,全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请您过去一下。”
“邓局长?什么事?他没有说吗?”
总理抬起头来。
警卫员摇头:“不清楚,来的人没有明说,好像是有关一个特务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