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纪和玉在冰场边上的等分区里坐下,虽然全锦赛只是个小比赛,骆温明也早早地等在了这里。
大概是看出了纪和玉今天的状态非常轻松,骆温明的心情也很不错,笑着拍了拍纪和玉的肩膀:“刚刚跟谁打招呼呢?”
“是婷婷姐,就是之前帮了我很多的那个大V记者,”
纪和玉解释道,“没想到婷婷姐才刚恢复工作就来看我比赛了。”
骆温明对纪和玉早期那桩舆论风波也有印象,点了点头道:“那是该好好谢谢人家。”
大屏幕里,纪和玉的比分很快统计出来。
这里毕竟只是华国的全锦赛,打分的裁判也都是华国花滑协会的教练,比国际大赛的打分要公正得多,不存在压分的情况,甚至因为纪和玉在青年组里拿到的大奖,还对纪和玉青睐有加,给出的分数可以说是相当高。
技术分:58.12分。
节目分:54.71分。
短节目总分:112.83分。
虽然这个节目分有些水分,但纪和玉的表现力的确可圈可点,给出一个超出成年组选手均分不太多的成绩还是很合理的。
在华国自己的赛场上,参加自己第二场成年组的比赛的纪和玉总算拿到了一个公正的分数。
在纪和玉之后,陈衍芝和蒋一清分别取得了103.82和110.97的短节目总分,这也意味着,年仅十七岁的纪和玉在全锦赛上战胜了华国成年组的两位老将,一举夺下了短节目的第一名!
作者有话说:
这两个节目大家看过很多次啦,怕大家看腻了就不详写全锦赛了,大概冬奥会还会上演最后一次,然后就是新赛季新节目~,
第108章极限在哪
诚然,纪和玉的“短节目第一”
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有诸多偶然的因素。
蒋一清的纸面实力超出纪和玉不少,又在成年组打拼多年,在裁判那里的节目分远非初出茅庐的纪和玉可比,在今天全锦赛的赛场上拿出的难度也是3A、4F和4Lo+3T,节目编排比纪和玉更高,按理不该屈居第二。
然而,蒋一清才伤病初愈没多久,训练强度还没跟上来,而纪和玉又才刚刚在落选赛上崭露头角,甚至拿出了高难度的4Lo以及绝无仅有的烛台贝尔曼,正是最炙手可热的时候,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裁判的关注和青睐。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说明纪和玉的实力。
一个才刚刚十七岁的选手,在全锦赛的短节目里拿到了第一,超越了跻身世界一线的前辈多年,不管怎么说都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花滑运动员中,纪和玉绝对算是“大器晚成”
的,直到十五岁才第一次站上国际大赛的舞台;但同时,又没人比他更“大器早成”
,仅仅是升入成年组的第一年,就已经拿到了傲人的成绩!
在排名出来的那一瞬间,就连纪和玉自己都有些茫然。
虽然他猜测国内的裁判和教练可能会因为自己在冬奥会落选赛上拿到的成绩高看自己一眼,但也没想到竟然能达到这个程度。
自己距真正的一线选手还有多远,纪和玉比谁都清楚,哪怕蒋一清被刁钻的西方评论家称为“一线守门员”
,实力也不会弱于自己,就更不用说站在世界顶端的叶甫盖尼、奥本海默和藤原野瑶他们了。
远处的陈长兴有些感慨地看了纪和玉一眼,又看见了自己身边同样感慨万分地望着纪和玉的背影的蒋一清。
作为一个被比下去的前辈,蒋一清眼里没有任何嫉妒和不满之色,有的只有钦佩、欣赏和喜悦。
到了蒋一清这个年纪,随时都行走在退役的边缘,他的心态早已从一个普通的选手,转变得更深更远,始终以前辈、甚至是类似于领路人的目光审视年轻的一代。
“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吗,一清?”
陈长兴拍了拍自家爱徒的肩膀以示鼓励,“从你第一次参加全锦赛开始,短节目的第一就一直都是你的。”
能从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杀出重围,成功以华国选手的身份跻身世界一线,蒋一清的实力和天赋同样毋庸置疑,他居于华国一哥之位多年,全锦赛的冠军也一直都在他手里,不管是短节目的小金牌还是整场比赛,他都以巨大的优势拿下。
“怎么会遗憾呢,”
蒋一清淡淡一笑,脱去了平日里的漫不经心,语气认真,神色严肃地说道,“看见后来人如此优秀,我高兴都还来不及。
先前我还担心我退役之后,没人能挑起华国男单的大梁,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不需要等到我退役,小玉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他这话一出,陈长兴明显地愣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