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皇帝缓缓说道,“初为人父,可是朕的心中却没有一丝喜悦,小娃娃,何苦生于帝王之家。”
“这里,可是刀山火海呀。”
皇帝靠着殿阶,声音很是沙哑。
张贵妃于是在他身侧坐下,“这些年,三郎以真心待陆善,陆善对三郎,也以君父视之,然而人心难测,倘若他…”
“不会的。”
皇帝攥起了拳头,又添了一句,“至少朕在位时。”
“瞧妾说的晦气话,三郎既然信任他,那么妾也当信任他,眼下千秋节将至,三郎当多多保重御体才是。”
张贵妃扶着皇帝说道。
作者有话说:
千秋节就是唐玄宗的生日,安禄山造反那一年正好是七十大寿。
其实要是没有杨国忠,好大儿应该还会继续韬光养晦,造太子的反。
(除非皇帝开始不信任他)
造反先不要急哈,皇帝的信任,导致朝廷一点儿准备都没有,等确定之后才派人匆匆募兵(募兵对抗)所以半年时间潼关就失守了。
本文架空,太子李怏心里一直是仇视自己的父亲的,几乎没有得过父爱,从上位开始就被各种打压。
第140章长恨歌(九十四)
——范阳——
送走皇帝派来的中使后,陆善再也按耐不住自己那日益膨胀的野心,于是从八月开始厉兵秣马,准备起事。
在谋反之前,陆善找来所有心腹,包括统兵的将领以及幕府官密谋。
他虽兼任三镇节度使,一人统管三镇所有兵马,但他并没有权利自行调动三军,于是便派心腹收买三镇其他将领,尤其是各军郎将。
由于先前陆善为麾下将领请功,所以他们大多都愿意归顺与效忠陆善。
而其余将帅却并不知陆善即将造反之事,为取得所有人的支持,陆善便找来自己的幕府心腹官员秘密商量。
“我虽是三镇节度使,却不能统领三镇的所有兵马,让所有将帅都信服与追随我,大唐开国至今已厉百年,根基深厚,所以效忠大唐的士卒依旧很多,朝廷还有二十万禁卫军,我该如何做呢?”
陆善问道与孔目官颜庄与掌书记高上,“眼下张国忠欺人太甚,我已经不能再忍受了。”
“自天圣年间以来,圣人独宠李甫,李甫死后,又让张国忠那样的市井之徒做宰相,弄得朝廷乌烟瘴气,如今这天下,遍地饥荒,百姓接连饿死,连士卒都吃不饱饭,都是因为奸相当道,所以没有人不讨厌张国忠,大王,我们可以借讨伐张国忠之名,行清君侧之事,这样一来,那些将领一定都会听从。”
孔目官颜庄献策道。
陆善想了一会儿,担忧的问道:“可是我要做的事,他们也会跟随吗?”
因为天下皆知他要造反。
掌书记高上于是向陆善解释道:“一但跟从起事,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他们只能跟随大王您,别无他选。”
“以天子的疑心,是不允许任何人有二心的。”
高上又道,“因此士卒们也不会临阵倒戈。”
“况且天下安宁久矣,朝廷的禁军不过都是贩夫走卒,不堪一击,而大王的兵马久经沙场,岂是朝廷那些乌合之众可以抵挡的。”
颜庄点头,又道:“眼下圣人寿诞千秋节将至,大王就算不能亲自前去贺寿,也当备一份厚礼送至长安,以此来稳住天心,从大王拒绝入京参加长公子婚礼至今,已过去多月,其中傅璆琳收受贿赂一事也被圣人悉知,然而圣人却并没有对您做什么,可见那些事都没有动摇您在圣人心中的地位,等到起事时,朝廷必然没有准备,因此不出一年,必能攻陷两京。”
听到两个人的话,陆善大为高兴,“我有两位先生为军师,何愁不能谋取天下。”
——
天圣十四年,八月戊寅,时逢皇帝七十寿诞,千秋节,文武百官纷纷入朝贺礼。
而远在范阳的东平郡王也派遣了奏事官前往长安献上寿礼。
每一年的千秋节,皇帝都会在兴庆宫内的花萼相辉楼前举行盛宴,这场祝贺天子寿诞,与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同乐的盛宴,将会从白天持续到黑夜,比上元节还要更加热闹。
群臣与地方进献的寿礼摆满了整个花萼相辉楼,楼前的寿山灯楼是孝真公主的驸马长安令所搭建,光是灯楼,便花费了万贯,皇帝为此还夸赞了长安令。
每过一个千秋节,皇帝便倍加珍惜,特别是在进入暮年之后。
他望着满堂的欢乐,丝毫感受不到任何战火的气息,越近年老,便越喜欢热闹,因而宴会的举办也逐渐频繁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