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天子会如此信任他,难道与你无关?”
苏荷问道。
“雍王妃觉得,如果没有我,天子就不会宠信陆善与张国忠了吗?”
张贵妃反问,“信与不信,难道仅仅靠认亲,就能增或减?”
苏荷自然知道,张贵妃也不过只是个可怜之人,没有身在其位,便也没有资格多说与谴责,“我能理解,她也能理解,可是天下人不能理解,史书不能理解。”
“我不在乎,”
张贵妃说道,“那些不在乎我的人,我又为何要在乎他们的看法。”
“人死后,不过一抹黄土,”
张贵妃用手掌舀起一勺水,“至于后世的评价是好是坏,人都死了,还有什么用呢。”
苏荷忽然明白了许尚服为她制作翟衣时说的话,或许就连自己,也没有张贵妃这般通透。
张贵妃抬头看着苏荷,提醒道:“张国忠与陆善的争斗已经到了生死的地步,张国忠为了取信皇帝,必会想办法激怒陆善,不出一年,陆善必反。”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的杨贵妃应该只是那种会撒泼嫉妒心强的小女人,所以对于政治之类的东西,没有什么头脑,也根本没有考虑后果(也肯定不希望安史之乱发生)
毕竟以前的时代对女人的限制太多了,毕竟向武则天上官婉儿这种女性,还是太少了。
不过上官婉儿参与过神龙政变(而且是关键性影响成败的人物)虽然武则天那么厚爱上官婉儿,但是上官婉儿相对的却没有那么忠心,因为神龙政变时,武则天八十多岁了。
第135章长恨歌(八十九)
天圣十三年十一月下旬,皇帝携百官返回长安,此时各地朝贡的使臣皆已来到京师,等候正旦的大朝会。
同年十二月,户部将各郡统计的户数与人口,进奏皇帝。
户部尚书脸露喜色,如邀功一般进殿奏道:“天圣十三载,甲午马年,大唐户部奏,国朝有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除去佃农、隐户、奴仆、士卒、僧道、外族不纳入户,国朝人口共计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自开朝以来,人口总数达到之最,比太宗在位时的最高人数足足多了四千万。”
户部尚书将手中一本厚厚的册子呈上,当皇帝听到那个最字之后,仰头大笑了起来。
见龙颜大悦,一旁的右相张国忠与新任左相卫素一同叩首贺喜道:“恭贺圣人,开创天圣盛世。”
“既然人口一直在增长,那么又何来的大灾呢。”
皇帝笑道。
“都是那些人的恐吓之语,他们见不到圣人,于是散播谣言。”
张国忠趁机说道。
户部统计的数字,让好大喜功的皇帝很是开心,不仅重赏了户部官员与宰相,还在蓬莱阁中设宴,想要与内宫妃嫔以及宗室外戚共同分享这盛世的喜悦。
入宫的马车上,苏荷掀开车帘,看着引入眼帘的繁华都城。
“五千万…”
李忱嘴里不停的念着户部上奏的人数,“一但战争开启,这五千万人,还能剩下几成呢。”
苏荷回过头,她不理解的问道:“关中与中原的饥荒,以及边境的战争如此惨烈,为何人口还是骤增的?”
“为何会饥荒,又为何会□□,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朝廷的上层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李忱说道,“历代都以繁衍生息最重,然在土地固有的情况下,若是人少而田地多,人皆有耕,而人口骤增会导致无法分得相应的田地,太宗之时,人口只有一千万,所以每个人到成年之后,都会分到相应的耕田,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国家已经没有那么多田地了,但是税收却按人口增长一分不少,这样一来,一个家庭,只要遭受一点波折,便足够毁灭,比如被朝廷征走壮丁,那饥荒与暴·乱也就随之而来。”
“大的战争只发生在边境,而中原地区太平了数十年,只要没有太大的暴.动,人口便不可能不增而减少的,任何现有的天灾,都没有战争恐怖。”
苏荷并没有见过很大规模的战争,而跟随父亲去的,也只是小规模的抵御侵袭,“最大的战争是什么?”
“朝代更替。”
李忱回道,“始皇帝一统时,秦人口有三千万,经秦末之乱,至西汉开国,人口便只剩下千六百万,经过休养生息人口开始逐渐恢复,至武帝时,又因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下降,一直到西汉后期,昭宣中兴,汉朝人口极速增长,至汉末,平帝元始二年,达到五千七百万人。”
苏荷对于史书上所记载的这个人口数字,从来没有在意过,然而再听到李忱说出时,彻底震惊,“一次朝代更替,竟死了全天下一半的人吗?”
“五千七百万,岂不是比如今还多?”
苏荷又道。
李忱摇头,“王莽篡汉,导致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时只剩二千八百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