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苏州——
李忱深知,中原的饥荒救济,只能治标,尽到所能后,李忱并没有在真源县久留,短暂的居住了几日便拜别真源县令张荀前往苏州。
与关中以及中原地区不同,江南远离朝堂,离京千里之遥,没有战火侵袭,有着沿海贸易的往来,发展至今,逐渐繁荣富庶。
关中与中原经过饥荒之后,一部分流民开始往东南迁徙。
初至苏州,一行人便被眼前烟雨行舟的景色所惊。
天下诸州有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而苏州便被定为雄州,也是诗人们在江南最喜游玩之地。
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烟雨江波,雾气缭绕,马车从小桥上驶过,小石桥的宽度只能供一辆普通的马车行驶,沟横交错的小河,两岸种着一排杨柳,翠绿的柳枝垂到河中,成群的鱼儿躲在柳荫下。
牧童坐在黄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根细长的竹梢,口含柳枝,将春耕的黄牛赶回家去。
台榭、船只、酒家,这正是诗人笔下的江南景色,苏荷好奇的将头探出车窗。
不由的心生感慨,大唐疆域辽阔,天下之大,明明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之下,却有着不同的人文风俗与景色。
同时,苏荷也十分难过与伤感,曾经最富庶与繁华的长安,以及东都,如今只剩下一副垂危的躯壳,但同时,流民的迁移,也带动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这里的百姓,好安逸啊。”
苏荷说道,“比起现在的关中与中原,这里简直就像是仙境。”
李忱望着车窗外,稻田里栽种的水稻长势旺盛,渔夫载着满满一船的鱼,在江上一边摇浆一边哼唱,“不久之后,这里的富庶,将会取代中原。”
“就像曾经贫瘠的蜀中一样。”
李忱说道,“战乱带来的,终究只有由盛转衰的凋零。”
作者有话说:
功德碑是历史真事哈,历史上唐玄宗真就给杨国忠在尚书省门前立了一块称颂功绩的碑(而且关中在闹饥荒)
第122章长恨歌(七十六)
将关中与中原两地的灾情隐瞒后,张国忠又开始扶持边将与党羽,本以为与河西节度使哥舒撼结交之后,便有了与河东节度使陆善对抗的军力。
然而时局瞬息万变,天圣十二年夏,五月,塞北发生动乱,突厥与回纥交战,大败。
陆善趁机向朝廷请旨,招降战败的突厥部众,由于陆善在朝中安插了人手,包括内侍监冯力,在张陆二人之间也是持中立之态,张国忠无法拦截陆善的请命,于是招降获得了皇帝的允许与支持。
突厥兵强马壮,为精锐部队,陆善招降至麾下,使其战力大增,总领兵力,远超陇西与河西,张国忠为之恐慌,遂上疏皇帝。
——紫宸殿——
皇帝盘坐于御座上,用手支撑着脑袋,双眼无神,似十分的困倦。
“圣人,此番突厥战败,河东节度使以边将的身份招降突厥,并收编麾下,陆善如此扩张,足可见其野心,突厥精锐尽归河东军,天下莫及。”
张国忠跪在御前,力陈道。
皇帝睡眼惺忪的倚在凭几上,“只有河东军兵力强盛了,才能真正护卫边境的安宁,有陆善在河东,那契丹与奚人又岂敢再犯。”
见皇帝对陆善深信不疑,张国忠抬起头,眼里满是焦急,“圣人,陛下!”
他重重叩首,“一旦陆善举兵造反,河东二十万兵马,加上突厥各部的精锐,就算朝廷能够派兵镇压平息叛乱,势必也必会给大唐带来重创。”
张国忠的话让皇帝很是不悦,“这样的话,吾从你的嘴中听到过很多次了,你与陆善不和,却亲近河西节度使哥舒撼,这是为何呢?”
“他们都是胡将。”
皇帝又道,“你推荐哥舒撼,不但让他做了陇右节度使,还兼任河东节度使,他现在和陆善是一样的,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若是陆善会造反,那么由你举荐的哥舒撼是不是也有造反的嫌疑?”
“这嫌疑,”
皇帝冷下眉眼,“还包括了你。”
张国忠听到皇帝这般言语,吓得连连叩首,“圣人,臣起家微寒,是依托圣人,才有今日成就,圣人就是臣的再生父母,臣一片赤诚之心,又岂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你是京官,常伴君侧,而陆善一直在地方,不能时常见我,你身为宰相,应该要有气量,而不是利用职务之便,诋毁在外带兵的将领,陆善是张贵妃的义子,而张贵妃又是你的妹妹,你们为什么一定要斗个你死我活,而不能亲近友善呢?”
皇帝说道。
张国忠与陆善之争,既是政治斗争,也是权力之争,陆善想要拜相,但张国忠却不会允许,都想要做一手遮天的权臣,谁也不愿屈居人下。
这样的斗争,皇帝并非没有经历过,之所以这样说,不过是虚伪之词,宠爱陆善的同时,放权张国忠,亦不过是他的权衡牵制之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