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气得谢麟将他们俩都赶了出去。
然而白昌事件透露出来的问题仍然不少,别的不说,十五岁的毛孩子,就比谢绍大那么几岁,芦柴棒一样的身条就上阵杀敌?逗谁呢?谢麟只得亲自上场,将团练精选,一将领裁掉了三分之一,看到数字减少,心痛不已。
除此之外,倒都还在掌握之中。
过不数月,米铮被送回京里,继续准备科考。
因魏人围城,这科考就又误了一年。
马度、谢守二人打翰林院里圆满毕业,此番皇帝下了狠心,这批进士一个不留京,统统放到外面去历练,清贵的职位是不要想了的,皇帝不但需要良将,也需要能吏。
作为一个年轻人,皇帝还没有沾染上暮气,也很敢看、很敢想,知晓下面的弊病,将这批进士放到基层上去。
同时对全国的官员又进行了一次调整,谢麟在中路做得不错,才有起色,皇帝便先不调他回京,也不调往南方,而是命他经营北疆,力排众议,将西路一路划拨给了他。
同时,将程犀调往南方去做转运使。
东路的安抚使则根据谢麟的推荐,提拔了王经。
朝中议论纷纷,以为王经曾是谢麟的副手,如今这般,则是整个北疆的民政都落在了谢麟的手上了。
皇帝难得一意孤行,坚持将谢麟留了下来,且说叶宁:“相公何必为了避嫌而反对?选官,得其人而任。
如今选官避嫌、资历、姻亲、师生、年龄、出身、人缘……样样都想到了,就是不计较能力!
我就是要看真本事!
文官如此、武将更是如此!”
端的是掷地有声。
谁都知道,皇帝这话,说谢麟还在其次,求良将是真的。
谢麟的任命,阻力并不太大,很快就定了下来。
而良将,不晓得是不是还在摇篮里。
遇到这样一位皇帝,程素素也只能说,这国家一时半会儿是真不该完蛋的。
有他这句话,哪怕一时半会儿没有良将,靠着国力,也能死撑下去。
相信良将很快也会冒头了。
谢麟的辖区扩大了,西路虽被打穿,百姓受的祸害还算少,重建只需要补上官吏即可。
皇帝正好放出一批进士来,谢麟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将李巽、谢鸾、谢理等旧人,更予以大府,或升做知府,放到各地,而将来的进士们或做县令,或做府内属官,予以历练。
一个月后,各路官员就位。
程素素也在此时收到了魏国的新消息——魏主开始了新的一波整肃,王庭被再次清洗。
同时,魏主在西路俘获的官员里,有相当一部分……降了。
魏主赐以官位、美女、府邸,令其为魏国卖命。
魏国原本许多部门人员充盈了起来,原本如文馆等处,都是些落第秀才凑数,此时竟有了不少学问不错的人。
程素素接到名单,理所当然地交给了谢麟。
谢麟见了,破口大骂:“他哪怕贪赃枉法,哪怕结党营私、哪怕庸无为!
都不如这投敌叛国的罪过大!”
程素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生气,这名单里有一位是谢麟的同年,年纪比谢麟要大上十岁,做到了知府,此次西路被打穿,原本风传他殉国了,不想出现在了伪官的名单之中。
谢麟再骂,也只能将这一份名单传到京城,并且捏着鼻子请求皇帝“不要中了魏虏的离间计”
。
一时之间,御史们弹章纷上,不止要求追究降敌官员的罪名,还要追究这些人的家族,至少也要免官。
连谢麟也被捎带上了,认为他为这些降敌的官员讲话,是为自己谋后路,其心可诛。
便在这此,已调到南方的程犀上了一本,公开支持谢麟的观点,且进一步建议皇帝,这些官员被俘是无奈,请皇帝宽容他们,不要苛责他们的家人,若他们肯回来,还请接纳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