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皇帝依着祖皇帝行,可万万年太平也者!”
然而,虽然有这些虚崇儒术的措施,与汉人儒臣们在仁、英两朝的高涨情绪相比,他们在泰定帝治下始终怀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受挫感,大多数人的政治态度是消沉的。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在上都度夏期间病死。
他年幼的长子阿剌吉八早在五年前就已立为皇太子。
但在八月初,钦察部出生的高级军事将领燕铁木儿,以迎立武宗“圣子”
为号召,在大都拘捕异己,公开发难。
拥护阿剌吉八的上都军和大都军队之间遂挑开战幕;翌月,阿刺吉八和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分别在两都被推戴为大汗。
元代汗位之争至此发展到全国性的内战和不惜以暗杀手段来推动骨肉相残的地步。
孙铁木燕铁木儿是元武宗镇守阿勒泰山边地时最宠信的钦察战将床兀儿之子。
武宗赴上都即位时,他以宿卫身份随驾南来。
泰定帝朝,燕铁木儿不仅直接掌握左卫亲军和由族人组成的钦察卫侍卫亲军,而且以佥枢密院事总环卫事,有权调度保卫京畿的其他宿卫军。
所以他能顺利举事,迅速左右大都局势。
由武宗带来的漠北旧部子女中,不少人在仁、英两朝受到冷遇。
燕铁木儿声称要把帝位夺归海山系,在当时颇有响应者。
支持大都最得力的河南行省首脑伯颜(与平宋主帅伯颜不是同一人),就铁心拥戴“吾君(指海山)之子”
图帖睦尔,亲自勒兵护送他北上。
伯颜不仅献出本省财赋,而且还截留了东南诸省经河南北解的“常赋”
,一起供给大都。
站在大都一边的还有湖广、江西等省。
公开支持上都的,除辽阳而外还有陕西行省。
两都之战开始时,上都方面分兵四路。
其中三路分别叩击居庸关、古北口和辽东迁民镇(今山海关);另一路绕行山西,再向东回攻紫荆口,大概带有与陕西军队互相接应的意图。
这种用多头进攻撕开拱卫大都的前方防线、进而对之实施包围的战略,对一时无法从南方省份调集足够兵力的大都集团确实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但是,把兵力分散在长城一线东西千余里的上都军队,如果各自为战,互相间缺少配合和呼应,也很容易被集中相对优势的大都军队各个击破,从而使全线攻势陷于瓦解。
燕铁木儿似乎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除分出一小部分兵力把守长城诸关隘以外,他将最能作战的主力集中在本人直接指挥之下,在40天时间内,东西奔突、迅速转移近十次,往返转战于最需要增援的那些战略要地。
到了十月中旬,上都军虽曾有不止一次逼近大都城下的战迹,四路进攻却被悉数击溃。
随着形势的渐次明朗,部分持观望立场的驻牧辽东的东道诸王很快倒向大都,起兵进围几近空城的上都。
上都集团首脑或遁或降,阿刺吉八去向不明。
十一月中,转战于山西、河南的几支关陕军队也先后在大都招谕下罢兵撤还。
铁木迭儿踩灭了两都之战的余烬,但帝位的归属问题仍使他心烦意乱。
武宗有两子。
长子和世依叔侄相继原则本应是仁宗的帝位继承人,却在仁宗逼迫下出京,后来流亡到西北察合台后王领地;次子图帖睦尔在泰定帝死时出居江陵,在燕铁木儿发难当月到达大都。
出于“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
的形势,图帖睦尔立即在大都称帝,改元天历,并声称“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
。
上都克复后,图帖睦尔迫于元仁宗在大德末年“推奉圣兄,谦居储贰”
的前例,遣使往迎和世。
和世怀着乃父当年同样坚定的信心飘然从察合台封地启程,抵达和林后,便经随行的察合台宗王和漠北诸王、大臣合议,匆匆宣布即大汗位,史称明宗。
他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是以阿勒泰山前线统帅身份、藉三万精兵相扈从的强大武力为后盾而取得帝位的,而他本人却只有1800名贴身卫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