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那时的大唐真就是只剩下半口气。
这样的生存环境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恶劣二字来形容。
所以李豫只能捏着鼻子退让妥协,不仅赦免了薛嵩、李宝臣、田承嗣等安史叛将,还委任他们为藩镇节度使为大唐镇守地方,对于李忠臣、梁崇义等割据一方的藩镇节度使也是隐忍不发,任由他们截留赋税、扩充军力。
说白了李豫是在拿空间换取时间。
先容忍这些藩镇节度使割据地方各种姿意妄为,像田承嗣给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立祠称圣这种倒反天罡的事情,李豫都咬碎牙齿忍了。
各种高官厚禄甚至王爵,就跟不要钱似的分封。
只要是有头有脸且归降了朝廷的叛将,基本都封王。
李豫的施政核心就一条或者说一个字:忍!
我忍忍忍忍!
我先忍着,等到朝廷积攒了足够的人力物力及军力,再来挨个收拾你们,哪怕是我李豫这辈子办不成,到了儿子甚至孙子辈也要挨个收拾你们。
在另一条世界线,走向基本就是如此,李豫直到死也没能攒够人力物力。
一直到唐德宗李适继位,大唐朝廷才终于积攒下足够的人力物力及军力,然后开始了大唐的第一次削藩运动。
不幸的是,李适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
这次削藩失败对李适的打击很大,直接就没了心气,开始变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甚至于放任宦官掌握兵权,埋下肘腋之患。
大唐的再次削藩,就要等到李适的孙子,宪宗李纯。
李纯跟李适一样,也是在苦难和颠沛流离之中长大,心性比李适更坚韧,削藩的决心也比李适更加坚定,人力物力以及军力也更充裕。
李纯的削藩差点就成了,可惜最后毁在一颗金丹上。
言归正传,到大历八年,大唐朝廷实控的地域仍然只有两川、关中、陇右、河西、安西以及东南半壁,其余的地区尤其是山东地区(崤山以东)完全就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跟大唐朝廷的关系,就是诸侯国跟周天子的关系。
这种时候,朝廷一旦有风吹草动,整个山东就必定陷入大乱。
原因也非常简单,谁都不是傻瓜,朝廷都已经开始动手削藩,节度使们再不起兵,难道乖乖的等着朝廷收缴了他们手中的兵权,再然后押赴长安斩首示众?
所以元载才会这般自信,只要淮西镇能够撑过半月,山东必定大乱。
事实走向也跟元载的猜测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快些,仅仅过了数日,在接到了李希烈发出的求援信之后,山东局势就彻底乱了。
中晚唐的五大割据藩镇,魏博镇、成德镇、卢龙镇、淄青镇以及淮西镇,其中的四个藩镇迅即被卷进这场平叛或者说削藩大战,只有朱泚因为刚当上卢龙节度使不久,胞弟朱滔和一万卢龙骑兵又加入到了朝廷的平叛大军,暂时没被卷进去。
大历八年(773)三月初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以中军兵马使田悦为将,率领军五万向西攻入洺州境内并向天下藩镇发出檄文。
两天之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也先后发出勤王檄文,声称圣人的身边有奸佞小人,所以要起兵会盟清君侧。
又两天后,昭义军也倒戈加入会盟。
再两天后,梁崇义也起兵参与会盟。
一时之间,山东以及山南狼烟四起!
喜欢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请大家收藏:()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