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个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关于真宗那篇学术作《释疑论》的前因后果。
史上记录曾有八位皇帝,先后十九次祭祀汾阴祠。
唐明皇先后两次。
有意味的是,唐明皇祭祀后不久,安史之乱发生。
此外,唐明皇时,还曾在洛阳城北翠云峰上建造著名道观上清宫。
真宗紧接着唐明皇祭祀后土神,又紧接着唐明皇建造昭应宫,此事让孙奭(真宗朝与杜镐、邢昺齐名的大儒)不得不展开联想。
对此表示激烈反对,话里将唐明皇的“下场”
摆在那里,几乎等同于咒诅。
真宗却很学术又有风度地回复了他一段话,然后为此特意写了一篇学术文章《解疑论》,像个学者一样条分缕析,来说明虽然与唐明皇行动相似,但并不能因此而说今事为非的道理。
后来他还把这篇论文出示给群臣看,仿佛在与孙奭“商榷”
一个学术命题。
至于孙奭的言辞峻烈,指斥皇上,态度上的“狂妄”
,真宗不做任何评价。
(《大宋帝国三百年7》)
2.关于闻喜宴的细节,全部来自《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下,第十三章
第八十一章
待贡士们行至庭中,望向阙位站定后,乐声便戛然而止。
陆辞立于队列最前,见着此回的押宴官时,不禁微微一讶。
这位中使不是别人,正是被皇帝委派过,朝他宣过两回旨的那位内臣。
林内臣冲陆辞含蓄一笑,就重新绷起脸,扬声宣道:“因陛下亲至之故,诸位需向东南面立,再行谢礼。”
此言一出,除了内心木然的陆辞冒出‘果然如此’的念头外,所有人都忍不住大吃一惊,惊喜地交头接耳几句,才赶紧执行。
往年的闻喜宴上,官家虽也会赐下诸多恩典,但亲至宴席,却还是十数年来的头一回!
尽管在放榜唱名那日,官家也曾在崇政殿内宴请过,但受那赏赐的,到底只有位列二甲的区区二三十人。
而参加闻喜宴的人,则除了包括五甲在内外,还有特奏名的数百人的。
然而在最初的激动过后,他们就隐约猜出了官家是为谁而来。
这么一想,那股浓重的喜悦就无形中散去几分,叫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了陆辞,心里微微叹息。
此人天纵英才,也就罢了,怎么陛下竟这般破格厚爱,让所有好事都让他赶上了?
怀着复杂心情,一干贡士恭恭敬敬地在押宴官的引领下,面向建在足足数十丈高的华觜冈上的横观层楼,朝着有金碧相射的珠帘的遮挡下、而显得很是朦胧的皇帝身影拜了拜。
随着那身影漫不经心地一抬手,林内臣便又道:“陛下有敕,赐卿等闻喜宴。”
大领导的话一出,分明是自掏腰包的陆辞等人,就又得再毕恭毕敬地拜一次。
林内臣又代官家给榜首三人赐下御制诗、儒家典论,叫其他进士们跟着拜完好几回后,乐声才重新再起,舞蹈亦然开始了。
押宴官便有条不紊地将队列领去座次边,按照惯例,正奏名坐于冬廊,特奏鸣坐于西廊,安排每人不按等第,只照序齿就坐。
战战兢兢坐在最上头的,就是白发苍苍、颤颤巍巍,乍一看怎么也近耳顺之年的那些人了。
在正奏名进士中,无疑是年纪最轻的朱陆二人,就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最末尾的席位上。
不久前还在叙同年仪式中,由朱说向陆辞拜过的这两人,对此何止是没有意见,简直是再合心意不过了。
朱说纯粹是欢喜于能与陆辞紧挨着坐,一直竭力抿唇,矜持又正经地乐个不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