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高凉有时候觉得自己对高盼的担忧都快成心病了,生怕她一个不慎又重蹈覆辙,但想想其实自己并没有任何亏欠她的地方,就算上辈子她负气离家出走,也是她自己的选择,这辈子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已经尽自己所能提供给她最好的了,所以没必要如履薄冰,随她自由生长去吧。
想开了这点,高凉也就慢慢放宽了心,只是嘱咐高盼晚归的时候要小心点,千万注意安全。
高盼显然很适合这份工作,据她说公司里就她和老板两名女设计师,其余的都是男设计师,她年纪又最小,所以在公司里特别受同事们的照顾。
老板也很赏识她,第一个月里就采纳了她的一份设计稿,试用期只一个月就通过了。
发工资那天,高盼给家里所有人都买了礼物,给奶奶买了滋补品、给高凉买了衣服、给高珊买了书、给高强买了飞机模型,还给李俊毅买了个笔筒,总之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高凉真切觉得高盼长大了,不再是那个盲目冲动的小女孩了,不由得老怀大慰。
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期,这种变化在大城市里是尤为明显的: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到处都是新修的道路桥梁;这种变化也慢慢渗透到了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因为是循序渐进的,关心着柴米油盐的人们一时间可能还察觉不出来。
高凉重新投入到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自己处于变革之中,对这种变化感受尤为强烈。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最初有人来店里买点卤味还嫌贵,事实上现在基本都没人说了。
高凉也不加价,利润薄一点,但是销量会更大,所以收入还是呈增长状态,她打算等债一还清就马上开分店。
李俊毅的工厂变化是尤其明显的,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同一家老客户下的订单数量每次都在变多,这说明消费者越来越多了。
这对李俊毅来说当然是好事,订单越大,他赚的就越多。
所以这年下半年,他不仅还完了银行所有的贷款,还还了朱文武二十万的欠款,到明年上半年,他就能还清朱文武所有的钱。
下半年朱文武的生意也有了起色,销售额比去年和上半年都有进步,也有了小十万的盈利,他拿着这三十多万的款项,在天河区的一个工业城里租了一层楼,重新又办起了工厂。
买设备、招工,很快,一个三十多人的小工厂就落成了。
这一次他没有大张旗鼓地请客吃饭,高凉和李俊毅这些老朋友只是去参观了一下,李俊毅带来了实打实的礼物——借调了几名资深熟练工和一份外发订单,朱文武的工厂就这样开张了。
朱文武的工厂开张的时间是元月,所以这个年他是不打算回去过了,朱建国和刘红青夫妇为了表示对儿子事业的支持,他们打算来广州过来。
朱文武又兵荒马乱地开始租房,因为这之前他一直都住在李俊毅的宿舍里,父母来了总要有地方住的。
高凉知道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帮他在自己的小区里找了一套和自己家差不多大小的房子,住得近,也方便走动。
朱文武戏称自己这一年是“兵荒马乱”
的一年,1991年正好是他的本命年,所以这一年他破财又伤心,简直是惨不忍睹。
李俊毅笑他是没回家过年,大年三十没穿他姐给他买的红内裤。
他们老家有这样一个习俗,到了本命年,年三十晚上要穿哥姐买的红内裤,这样才能消灾免祸。
朱文武笑着说:“还真是没穿。
所以明年是你的本命年了,我给你送份大礼吧。”
朱文武租了房子,又添了新家具,算是将一个临时的家安置好了。
这个时候广州的房价已涨到三千五百块一平方了,短期内朱文武是买不起自己的房子了,先租房子住着吧,等有钱了再买。
今年大家不能一起回家过年,朱文武不能回家,李俊毅和奶奶要去省城过年,因为李卫国夫妇分配到了单位的福利房,今年搬新家第一年,照老家的传统,搬进新房之后要在里面连续过三个年,这样才算吉利。
纵使奶奶和李俊毅都想回老家过年,但也不能破坏这个传统,他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和高凉分开过年。
高凉姐弟四个都在广州,本来在广州过年也没什么,反正都是团圆了,但是在异乡过年,不管当地的年味儿多么浓,他们也都是旁观者,融入不到其中去。
弟弟妹妹们也许觉得在广州过年新鲜,但是高凉知道在外地过年多么冷清,所以还是坚持回老家去,至少老家也有一些亲戚朋友可以见。
于是大家还是一起踏上了回乡过年的旅途,李俊毅和奶奶没在老家下车,他们直接坐车去了省城,高凉姐弟和汪彦君、王秋兰、小军一起在县城火车站下了车。
高凉堂哥堂嫂们已于前一天和李俊毅工厂的员工们集体买票先回家了,没和高凉他们同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