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
此论为唐代史家柳芳追述北朝制度,唐长孺先生《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推断此乃北魏太和十八年“定四海士族”
之规定,应该是不错的。
虽然是北朝制度,但选取“膏粱”
、“华腴”
这样的概念,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反映出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观念。
比如要给牛排分级S、A、B、C,当先有S高于A,A高于B之人所共知的观念,然后在定牛排品级时用SABC的分等,人们才不觉得迷惑。
定“膏粱”
、“华腴”
亦是如此。
考南朝史料,关于这类词的使用已颇为严格。
以膏粱为例,比如宋武帝刘裕称琅琊王氏的王昙首、王球:“并膏粱世德”
。
(《南史·王昙首传》)王昙首之父王珣死时获赠司徒,曾祖王导更不用说,活着的时候就做了三公;王球父亲王谧位至司徒,曾祖也是王导。
两人都符合“三世有三公”
的定义。
再比如南齐时琅琊王氏的两兄弟,王志谓王寂曰:“汝膏粱年少,何患不达?”
(《南齐书·王寂传》)王寂乃大名臣王僧虔之子。
王僧虔去世时获赠司空,也是三公官。
也有不符合三世三公条件的但被称膏粱的,但那是在特殊场合,比如南北外交时,北臣李孝伯说张畅“君南土膏粱”
。
(《宋书·张畅传》)张畅也是高门大族,父祖虽显达,但都没做到三公官,所以张畅回答说“膏粱之言,诚以为愧”
,这既是谦词,也是确实没达到“膏粱”
的标准。
更有意思是特别喜欢自吹的,比如刘宋时的荀伯子“常自矜荫籍之美”
,意思就是以自已门第血统自傲,有一次和琅琊王氏的王弘说:“天下膏粱,唯使君与下官耳!”
(《宋书·荀伯子传》)
王弘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王昙首的哥哥,王导的曾孙。
一家三世两公,称膏粱没问题。
可这个荀伯子就差点意思了,他家三世虽然都做高官,但只有曾祖父荀崧做到“开府仪同三司”
,三司就是三公,仪同三司就是开府建衙用三公的仪制,近似三公,但严格来说,实质官位其实没到三公。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与王扬穿越时代几乎同时的地球另一边,东哥特王子和拜占庭皇子说:“天下顶级贵族,就你和我了。”
拜占庭皇子:???
荀伯子三世之内的官位虽然不如王弘家,但颍川荀氏的底蕴却是很深的,从时间上说比琅琊王氏起家还要早。
这个荀伯子是荀彧的七世孙,他写过《荀氏家传》,里面说自已家“六世九公”
,比袁绍家四世三公还牛,所以傲一点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