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五日后李文博果然如约而至,在薛记针线拿了晏同光给的邸报等物后,又递来一个青布书囊,“这是各位大儒的讲注和心得……”
学里偏重读书做学问,各路教师都是朝廷钦派的,有不少历代教师收集的大儒大贤标注刻本,李文博不愿白赚人情,这几日努力抄录许多,算作回报。
晏同光不曾想还有这意外之喜,当真如获至宝,日夜品读。
都说常看常新,这话不错,虽是老生常谈的四书五经,但大儒们自有论道,往往三言两语便有拨云见日之感,更兼引经据典、才气纵横,天籁之声贯通寰宇,其清澈通透亦非官员言辞可比,叫晏同光大呼痛快。
经了此事,晏同光又同李文博走动起来,两人时时畅谈感悟,大论世道人文,皆有所获。
期间李文博数次登门造访,晏母见儿子果不曾丢下学业,还交了正经读书人朋友,甚是欣慰。
不知不觉进了七月,李文博与康阳县其他秀才奔赴省城乡试,县令胡元宗亲自相送,晏同光亦混在人堆儿里送了一回。
回家的路上,晏同光颇有几分感慨,既有目送同科赴考,自己却因种种原因只能原地踏步的惆怅;又有清楚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对未来筹谋渐趋清晰的期待……
不过即便大家眼下选了不同的路,总是为了更好的将来奋斗,也算殊途同归吧。
晏同光回家就发现有客,因笑道:“婶子难得来一趟,可别急着家去了。”
来人姓刘,与晏父沾亲带故,对他们母子多有关照,眼下家中几亩田地便托她家代为耕种。
刘婶子苦笑道:“这回怕还真急不来。”
七月流火,白天有日头的时候还很晒,晏同光一路走来满身油汗,又有尘土,活像和了泥,便先去打水,洗漱更衣。
待换过衣裳,晏同光才又过来相见,“婶子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晏母冲了一杯山楂枸杞水与他消暑解渴,忧心忡忡,“乡亲们遇着事儿了,今年衙门里收粮,竟比去岁多好些呢!”
朝廷要运转,少不得各地供奉,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农业赋税,有粮食的交粮食,没粮食的按市价折算成银子。
最近衙门就在忙活各地催粮入库一事,晏同光也是知道的。
因他有功名,不必交税,刘婶子家和其他几家往他名下放了几亩地,可各家还有一小半是要交的。
冷不丁出了这个变故,乡亲们都没头苍蝇似地乱起来,闹了一场,险些惹恼来收税的衙役。
还是有人突然想起来,说现下晏同光便在衙门任职,就托刘婶子过来帮大家伙儿问问。
晏同光一怔,“朝廷收税素来是按上中下田产量单算,从未变过,县尊更并未刻薄,可是谁胡来的么?”
上中下田是朝廷一早核定好了的,除非某地突遭天灾,粮食锐减,朝廷才会派下钦差亲自核实,否则绝不会变。
“我们哪里知道这里头的事呢?”
刘婶子叹道,“田亩倒没变,中田还是中田,下田还是下田,交粮还是用升量。
大家伙儿都是先在家里称量好了的,哪里敢少一粒米!
可倒进差爷们带来的升具里一瞧,竟还欠着一指头肚呢,少说也能熬几大碗粥!”
一升就差这么些,一家子加起来还了得?省省都够吃好几天了。
这样的伎俩傻子都明白,分明是有人想吃差价:
收税的故意事先做了大升,为的是多从百姓手中抠粮食,然后照足斤升具交给衙门,中间多出来的偷出去换银子瓜分。
户房!
户房专管一地赋税,定是上回联合吏房偷抬商税未遂,便将黑手转到征粮纳租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