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就是那个要做椎体置换术的患者。”
袁平安摇了摇头,脸上的呆愣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震惊。
“按照孙医生的说法,他就在那辆翻了的大巴旁边。”
朱敏华皱着眉头,“这家伙,真不知道他到底是走运还是点背。”
不去深究孙立恩出现在事故现场的问题,朱敏华对袁平安道,“你先去骨科那边,看看打印的椎体情况,等会我接车。
你跟着假体一起进手术室。”
·
·
·
3D打印技术正在成为医院里各个部门都热衷讨论的内容。
而这一讨论热潮尤其以骨科最为激烈。
在激光金属3D打印技术成熟前,骨科部门,尤其是脊椎外科就开始利用CT成像和树脂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准备和演练了。
骨科的主刀医生们都会选择先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患者的椎体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预先演练。
骨科医生需要有非常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无数的平片扫描中,在脑海中组建出患者的骨骼和关节应该有的样子。
而构建出这样的模型后,医生们才有能力对手术进行规划和设计。
尤其是在椎体这样敏感并且重要的人体结构上,医生们更是要反复推敲,才能决定最后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方案。
可是不管多么有经验,仅凭CT或者MRI图像进行假想都是可能会犯错的。
医生也是人,哪怕已经做过了几千例相应手术,可是谁也不能保证下一次,医生的判断不会出问题。
毕竟椎体形状复杂,而且在大量接诊患者的时候,医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有可能遭到削弱。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才发现患者骨骼的状况和预期不同,那就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3D打印技术开始在各个顶级医院的骨科流行了起来。
尤其是涉及到颈椎,胸椎,腰椎的科室,以及关节外科。
只要病人的情况不是特别危重,医生们总是愿意多花一点时间,打印出患部的模型,然后整个科室一起商讨手术方案。
然而,仅仅只是模型的话,对患者的好处其实相对有限。
的确,有模型可以让医生更全面掌握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增强手术效果。
但归根结底,那也只是医生们的辅助工具而已。
但金属3D打印技术的出现,第一次让“私人化”
替换部件成为了可能。
现在市面上所多见的手术用椎体固定体基本都是通用型号。
而人体的脊椎由三个部分组成,天然存在三个生理曲度。
这也就导致每一节椎体形状都完全不同。
通用的固定体虽然方便制造,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无数的麻烦。
过长或者过短都算是小毛病——骨科医生手里是有电磨和电锯的,实在不行可以用工具对固定体进行修改。
可真正的麻烦在于颈椎,尤其是涉及到C1到C4节颈椎的时候。
C1和C2节颈椎就是寰椎和枢椎。
这两节椎体长度都很短,而且形状复杂。
除了连接并且支撑颅骨转动之外,还必须要保证椎管内的延髓和脊椎不受挤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