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
感到“衾枕冷”
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
“复见窗户明”
,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
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
诗人选取“折竹”
这一细节,衬托出“重”
字。
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
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
“折竹声”
于“夜深”
而“时闻”
,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相媲美。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
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
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
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
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
,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