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为此,附近的小学改名为鹏程小学。
而现在站着的人是余切。
万县曾是川东地区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教育基础不错,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里汇集了三区八县上千学生,年纪各异,有的学生才十三四岁,然而更多的,是比余切年纪还大的考生,他们是青年知识分子、工人、农民,以及曾被派往农村或工厂的知青,在动荡的年代里努力生存,又在新的时代里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
1977年,全国报考人数达到570万,而录取率仅仅不到5%,现在却有人考上了国内最好的大学,在这个礼堂里,眼睁睁看着这一个活人,怎么不让人动容呢?
台下静悄悄的,大家都望着余切。
今年42岁的牟期中也在其中。
他早早的听说本地出了个燕大生,赶来看看稀奇,却没想到,那上面的人相当眼熟。
再仔细瞧瞧,嘿,这不是那天忽悠我那小子吗?
竟然是燕大生?
凭什么是燕大生?
牟期中对高考有执着,因为他被打击过。
他18岁时参加高考,落榜;又跑去江城某大专班特招,好不容易成功,半年后因户籍问题退学。
不久,又打听到疆省某艺术院校有招生名额,坐几天火车跑去,发现该艺术院校早已经停办。
因此,牟期中的心中,对知识文化存在某种向往,连带着的,他尝试装作有知识文化的人,结交有知识文化的朋友,在他的心中,其实从来没有释怀这一关。
没有一丝一毫的科研经历和学术背景,但是,牟期中言必称“高科技”
、“创新”
,扮得像是个儒商,人越是缺乏什么,越是装成什么。
而现在,有真正的高材生来讲道理了,牟期中忍不住附上前仔细听。
台上的人是这么说的,那是一种别致的娓娓道来,没有大话,却触人心弦。
“去年冬天,我的手指因严寒生了冻疮,每次握笔时都钻心地疼。
然而,我不敢放慢写字的速度。
书桌前的煤油灯微弱地跳动着光影,映照出我满是冻疮的双手——每一道裂口仿佛都是刻在求知路上的印记。
我知道,只有勤学苦读,才能穿越这漫长的寒冬,迎接那属于我的春天。
即便手指麻木,我的心却在知识的海洋中炽热燃烧。”
“有时候,疼痛会让笔尖微微颤抖,但我从不放下手中的书本。
课本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远方的灯塔,指引我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我告诉自己,身体的苦痛可以忍受,心中的梦想却必须坚定如铁。”
余切的报告,有一种压迫性的发问,他会从小事情切入,根据现场听众的情绪调整节奏,逐渐加强语气,不断让听众思考,直到引入自己早已预设好的答案。
牟期中听到这吞了吞口,他已被代入进去了。
“我们似乎处在变革的时代中,但并不知道将会有什么样的巨变,我不想错过,只能抓住自己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读书!
但,有时我也怀疑,读书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非读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