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如果能够在跑车市场大赚一笔那当然更好,万一一不小心栽了跟头,他也不会觉得可惜,大不了换个方向重新再来而已,这点小风小浪林宇还是承受得起的。
美国潜力无限的市场对汽车产品的销售无疑是极具有诱惑力的,但林宇对美国人的跑车设计理念却敬谢不敏,只因它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利。
而就资金而言,不管到美国投资办厂还是在英国收购现成的汽车生产商,林宇都面临资金缺乏的困局,都需要到银行去贷款,不过是便宜美国银行还是英国银行的问题而已。
至于管理方面,老实说美国人比英国人占了更大的优势,但这不是眼下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西方国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句话在社会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只要开出足够的薪水,大可挑选出足够优秀的中上层管理人员。
只是真正顶尖的管理人才却是可遇不可求,这些人要么正在任上指点江山、叱咤风云,要么已退休回家猫在豪宅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当然,也有不少老家伙熬成了人干,正在医院里要么躺着等死,要么等着“输血”
回气。
好在林宇将要到手的公司——庙小,不用请如来佛、观世音这样的大神,只要找几个灶王爷、土地爷级别的小神坐镇就足以运转自如。
当然,为了长远着想,林宇一定会想着去玩“大神养成”
计划,将未来汽车产业界的几位神级人物网罗至旗下,再慢慢地好生调教,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所以呆在英国投资建厂的好处还是有一些的,至少下一代的汽车设计方向,林宇只需提出设计概念,自有英国乃至欧洲的设计师领会自己的意图,做出让他满意的作品。
盖因欧洲文化一脉相承,特别是艺术方面有很多共通性。
因此林宇不虞有人会弄出“法拉利的壳子,福特野马的心脏”
那样的四不像设计……
然而欧洲国家基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只要产业界稍有风吹草动,全欧洲的同行立刻就能人尽皆知。
这既有利也有弊,好处就是能紧跟时代潮流,找准方向,坏处自然是很难避免跟风之作。
如果实力雄厚,总能处在时代潮流的浪尖儿,那毫无疑问你总能吃到第一块肉,喝到第一口汤,剩下一些残羹冷炙和边边角角自然留给后来的跟风者。
这只不过是林宇选择呆在英国的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
进入70年代后,中东石油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快了英国经济下滑的脚步,与之相应的是国内工业界举步维艰,度日如年,一大批中小企业直接破产倒闭,少数的大型企业要么依靠着政府的支持和银行的输血维持着破而不倒的局面,要么离破产倒闭则仅有一步之遥。
从70年代初的罗罗公司开始,英国政府正式拉开了工业界国有化的序幕。
1971年,英国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巨头——罗罗公司因为事先对三转子RB211发动机的技术难度估计不足,导致项目研发周期过长,引起了资金链的断裂,最终使得罗罗公司的财力无法支持,面临破产的危局,不得已之下,英国政府只好注入资金将之国有法;
三年后,英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利兰汽车集团濒临倒闭,不情不愿的英国政府只得再次出面接下这个烂摊子。
1977年英国最大航空工业集团——英国宇航公司(BAC)成立,它是由英国飞机公司、霍克西德利航空公司、霍克西德利动力公司和苏格兰航空公司合并而成的一家国有公司。
如果说霍克西德利公司是心甘情愿的按照政府意愿合并进BAC公司,那绝对是骗人的鬼话。
奈何当时的英国经济实在不景气,国防开支大幅消减,影响到了军用航空装备的订货数量和更新换代的速度,而英国的民用航空产业更是萎缩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如果选择合并大家就一起抱团取暖,不合并就等着破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BAC公司才横空出世实现了英国航空业大一统的局面。
按照历史的轨迹,对罗罗公司这样的“国宝级”
航空发动机巨头而言,英国政府是丝毫不允许外人对其有染指的企图的,更加不可能让它落入外人之手。
但英国飞机公司、霍克西德利呢?这可不是未来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合并而组建的世界军工巨头——BAE系统公司。
在英国政界人士的眼中,二者顶多也就是半死不活的技术相对高端的企业而已,只要开出的筹码具备足够的诱惑力,未尝没有将之收入囊中的机会。
至于利兰汽车公司,如果不是在本国实在找不到愿意接手的企业,又不允许外国公司横插一脚,考虑到其一旦破产会影响几十万人的就业,英国政府决计不会咬碎牙齿和着血将它往肚子里吞。
面对如此的饕餮盛宴,林宇要是没有丝毫想法未免太过天真了些,如果就此轻易的挪窝离开英国,而不趁着天赐良机赶上去扒拉几块好肉吞进肚子里,那能让人安心?让人睡的着觉?放着满脑子的未来的科技资料不善加利用而无所作为,那也未免太对不起老天对自己的厚爱了。
就林宇的想法,就是要呆在伦敦“看着这帮英国佬起了高楼,看着他们带着坚船利炮去世界各地宴了‘宾客’,看着‘日不落帝国’的楼塌了”
,瞅准楼塌的时机,冲上去……他才觉得真心的爽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